成都的商业地产、特别是综合体商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在2012年初, 仲量联行在经过长期调研之后推出了“中国新兴城市50强”榜单,成都成为1.5线城市的领军者。时隔一年多之后,《第一财经周刊》在12月9日推出了《中国城市分级》排名,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的翘楚。
在这些排名的背后,反映出了成都怎样的商业活力?与之休戚相关的商业地产开发,呈现出怎样的状况?我们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应洞察到哪些危机?在2013年成都商业地产市场中,涌现出哪些行业佼佼者?它们的思维将给业界带来怎样的启示?
环境
面临内忧外患
曾有统计数据显示,成都的综合体以100余个、数千万平方米的数量居全国前列。仲量联行最新公布的研究数据也指出,到2016年,成都市零售商业总存量将超过800万平方米,其中2013-2016年商业新增供应量就将超过450万平方米,活力和压力均可见一斑。
综合体扎堆供应对于成都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和运营商来说,压力确实不小。电商的异军突起也在对传统商业进行着全面“围剿”,成都的商业地产、特别是综合体商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如今的成都正在从多商圈发展逐渐向多中心的城市格局转变,商业地产未来5年甚至10年正是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将会有更多的外资、外地开发商进入成都。目前,港资开发商几乎全部来到成都,广东、北京、上海等外地大开发商大量落户,所以短期内供应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的现实是难以回避。
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及顾问咨询部罗元均表示,许多综合体项目在硬件上的差别并不大,但软件服务的质量才是最具差异化竞争力。比如,在管理中怎样从细微的地方体现差异化?商业卖场的动线如何设计才最能让顾客的体验最好?这些才能体现差异化的竞争态势。
除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商业地产开发商们还面临电商的挑战。从2009年到2013年,电商的发展异常凶猛。特别是2013年的“双11”,电商以350亿元的成绩单,让实体卖场倍感兵临城下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