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变中求生

时至今日,零售业遭遇的市场环境变化有目共睹。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减退,零售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分析显示,增长较快的业态是便利店,增长13.3%。增长最慢的是专业店和百货店,分别增长7.5%和7.4%。各业态的毛利率都有所下降,降幅在1%左右。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目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既有系统性,也有不确定性,给转型造成了困难。科技的发展也在改变着交易的流程和规则,加上人力和租金两项成本的与日俱增,零售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方位探索

郭戈平指出,去年的“双十一”震惊了整个零售业,随后大家渐渐从困惑中走出,并在探索中开展行动。今年刚过去的“双十一”,很多实体店也参与了活动,如苏宁开展了上门店扫网货,银泰和天猫合作,销售额都有大幅度提高。三胞集团和其他企业组织网上新街口,以及时、精准的数字营销平台服务大商圈,开创了新的电商模式。“线上线下的融合是传统零售商发展的重要方向,落实到线下,就要求门店功能和定位的多样化来支撑这样一个变化。”郭戈平表示,门店还是传统零售企业的核心资源,是满足消费者社交和体验需求的结合点。但门店的资源要从过去仅仅是售货转变成体验店,提货点,交流中心乃至生活中心,或者是生活方案的解决中心。比如天津津工在社区超市、社区厨房、社区服务、社区物流和社区养老五合一方面下功夫,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又比如红星美凯龙在门店里面做开放式的设计体验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家装设计。

此外,商品生产和组织方式精细化是零售业的另一个探索方向。“电商的长板正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弱就弱在缺乏特色的商品和特色的服务,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我们的品牌。”郭戈平提出,零售企业普遍开始重视商品的经营,包括自有品牌的开发、生鲜商品的采购等,将以场地进行收费这种传统的模式逐步改变成以商品和服务经营的模式。“如华润万家与相关的厂商合作,在货物到达前提供准确的装车信息,提前打印标签,这样就提高了物流效率,这是商品和供应链上企业所进行的合作探索。”郭戈平如是说。

挖掘行业动力

对于寻求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郭戈平提到了三点:一是不破不立、打破规则的思维动力。“思维改变行动,传统的思维由于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和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思维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借鉴互联网模式重新考虑我们的生意。”

二是不拘一格、注重成效的创新动力。在今天的市场形势下,零售业的创新更具有它的价值,只要消费者在变,零售业的创新就没有止境。即使在同一个业态内,它的变化也是不断的。比如便利店,有的企业就进一步细分为针对不同目标顾客的店铺形式。大卖场和百货店根据市场的情况也一直在进行调整和变让。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零售业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如上海联华、快客使用可视化的店铺管理平台,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是以人为本、恪守职守的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在中国70%的消费者对零售商不满意是因为对员工的服务和员工的技术知识比较少等方面不满意,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员工的心态。所以无论在国内国外,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优秀零售商共同的特点。郭戈平表示,激励的核心是两个层面,一个是门店的层面,另一个是团队的层面。这方面,国内零售企业也做了很好的探索:如国美将门店的员工从以厂家促销员为主,改为以自有员工为主,改变员工只关心个人业绩忽视整体业绩的情况。郭戈平说:“大家都说零售业现在面临的是一场革命,我们要革自己的命,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