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指数”背后的酱腌菜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酱腌菜领军品牌——涪陵榨菜报告显示,华南地区不再那么重要了: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例,从2007年的49%、2008年的48%、2009年的47.58%、2010年的38.50%下滑到2011年的29.99%,从半壁江山滑落到30%以下。从增速上来说,2011年,华中、中原、西北地区营业收入则比上年增长45%-57%不等,华南地区却只有1.28%的增长。
有人认为以上这些数据契合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趋势,并以此作为推断人口流动趋势的依据,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榨菜指数”。这一非正式的经济指数,颇具趣味性,一时间内成为热点。不过,除人口流动趋势外,笔者认为“榨菜指数”背后亦可以看出以涪陵榨菜为代表的酱腌菜行业的一些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行业发展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尽管以局部地区来讲,销售份额有增有跌,且增跌幅度较大,但产品的全国总销售量、营业收入并没有因为人口流动发生太多的变动,反而因为近年来食品工业技术的不断升级,稳中有升。据涪陵榨菜官网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涪陵榨菜共实现营业收入41,423.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2%;实现营业利润7,821.78万元、净利润7,522.23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72%、29.50%。
此外,“榨菜指数”也非常明显地反映出榨菜品牌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而言,作为开胃小菜的榨菜属于低弹性生活必需品,城市固定人口的收入增长对榨菜的消费几乎没有影响。而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华南地区,涪陵榨菜销售份额急剧下降,但本土榨菜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可以归因为:从华南地区撤走的流动人口(四川、重庆等地区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口味较重)带走了涪陵榨菜的重口味市场,留下的是适宜本地人清淡口味的本土榨菜市场。
榨菜品牌的地方性显而易见,在这方面,整个酱腌菜行业也不例外,除乌江涪陵榨菜、余姚榨菜外,还有著名的宜宾碎米芽菜、六必居酱腌菜、峨眉赋菜、辣妹子榨菜等等,都带有独具特色的浓郁的地方饮食风味。这些酱腌菜企业以满足本地市场口味需求为先,进而整合资源,以特色食品为名推向全国,产品不但逐渐趋向“品牌化”,而且品牌认知度颇高。以“榨菜指数”中的涪陵榨菜为例:从华中、西北地区来看,涪陵榨菜营业收入增长高达45%-57%不等,这说明返乡的劳动力并没有抛弃原来的品牌,“流动人口走到哪儿,哪儿的销售量就上升,营业收入就增加”,涪陵榨菜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作为非正式的经济指标——“榨菜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业发展的某些现状,这受到了人们固有的饮食习惯的影响,但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不断追求以及食品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一指数必将有所变化。人们在注重酱腌菜口味的同时,将更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领军展会,2013中国国际调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览会(简称2013中国调味品展)主办方则表示,作为知名酱腌菜之一,榨菜在我国广受欢迎。今年在展会同期,组委会将设置的全国名优酱腌菜展示专区。届时,乌江榨菜、吉香居泡菜、金刚山韩式泡菜等多家名优酱腌菜企业也将集体亮相。同期召开的首届酱腌菜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也必将促进酱腌菜企业间的交流,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