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利好商业地产 公寓投资理应“乘风而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如果说商业地产在过去还只是一个略显青涩和稚嫩的少年,那么“新国五条”的到来,无疑让它飞快地成长,在短短时间内就拥有了青年的蓬勃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二手房市场迅速萎缩、一手住宅物业也受到不小影响的同时,商业地产特别是投资型公寓却“乘风而上”,受到了市场前所未有的欢迎。开发商拿地、推货的热情空前高涨,宣传造势也一波接一波;除了专业投资客,就连最广泛的平民投资者也争先恐后地投入了这股“热潮”;成交更不用说,“日光”、“热销”这些词汇用在公寓项目极其常见。

“遍地是黄金”,恐怕这最能解释为什么投资者大爱买公寓。从以下多个投资个案来看,无论是有心观望还是无心错失,似乎最终结果都只有一个——房价仍然在涨,公寓一再升值。没买的人后悔,买了的人庆幸。不过,看着那不断上升的数字,是否就意味着可以躺着数钱了?天底下只怕没这么好的事。选择项目、进行成本核算、计算回报的高低快慢,再加上评估自我的承受力、耐性包括眼光,等等等等,每一项都不能忽视,都需要仔细考量。否则,仅仅几年的空置、等待,就会磨光你所有的信心和希望。

投资有风险,从别人的故事里获益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别忘了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

投资故事一(陈玉霞)

梁姨不是什么行家,就是广州最普通的师奶。不过她和很多谨慎的师奶相比,就大胆得多。当别人还在考虑到底要不要买的时候,她已经先下手为强了,“我觉得这个物业值这个价钱就行了。”梁姨说投资公寓她有两个原则,一是买黄金地段的公寓,二是买政府重点规划、宣传的新区公寓。

梁姨的投资信心来自第一套公寓。2008年下半年,她在中介地铺购得一套珠江新城双城国际小公寓,面积34平方米,总价44.5万元,收楼后当年月租就有1800元,每年收回2万多元,粗略算回报率有5%左右;随着珠江新城的商务氛围越来越浓,开学的名校也越来越多,这里的租金一再上涨,眼下该套房子的租金已经升至2600元,回报率超过7%。

投资公寓的关键得看客源是否足。梁姨认为,政府重点规划的新区,一定是以后发展的方向,那些区域应该就是潜力股。于是她在东部科学城有公寓推出的时候,就再次出手。三年前,她以55万元的价格一次性付款购下领誉SOHO一套单间公寓,闲置半年之后,于去年5月出租,不过租金至今也只有1600元/月。“很多配套还跟不上,租客也不是很多,先租着吧,回报率只有3.5%,但也总比空置好。”梁姨说对科学城的未来发展前景很是看好,“现在那里的楼盘越来越多,政府说进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以后这里就会热闹起来的,加上地铁要开通了,未来的租金一定会涨的。”基于这样的前瞻理念,梁姨在今年1月再度出手购买了番禺广州南站一套36平方米的LOFT公寓,总价不到58万元。“广州南站是大型交通枢纽,政府还在卖地,我们认为以后这里的客流量会很大。这个LOFT公寓是南站的第一个项目,我们在第一次开盘就买了,售价应该不会在高位的。”梁姨说,其实现在还是觉得价格挺便宜的,“若不出租,以后给孩子结婚用也可以。”

投资心得:

梁姨说,买公寓和买自住的住宅不一样,不用太在意物业的朝向和楼层,只要把室内的装修搞得精致些、温馨些,租金一样能和好朝向的单位差不多。如果资金有限,那么宁可选择低楼层相对便宜的单位,回报率可能会更高。此外,如果是针对商务区客人,那么三四十平方米的面积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大,关键要布置得舒适。

投资故事二 一念之差:代价差两倍(赵亚洲)

在2013年的这个春天,回头看参加工作以来的十年,李先生终于同意妻子的结论,过往的任何一年、任何一个地段,同任何一种投资品相比,买房投资都是对的。经过时间的洗礼,几年前对于一次公寓投资机会的错过,更是让李先生在家庭中理财中的“话语权”直接下降了一大截。

生活中没有假设,时光不能倒流。“2003年那时候狠下心砸锅卖铁借钱买两套房,现在或许都不用上班了”。类似这样的感叹在白领一族中两年一直流行,但这些都只属事后诸葛。难就难在,几年前,在市场的走向似乎还有变数,投资的回报还没有结论的时候就敢于下手。

2009年初,一次买公寓的机会出现在李先生面前。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中,住宅价格在下跌,番禺某楼盘用种种促销手段,经典户型“7字头”都卖不动,这时候开发商为了实现回笼现金的突围,推出唯一的一栋公寓产品试水——带精装修,配西门子等名牌家电,拎包可入住,价格仅“8字头”,当时还搞了一个特殊政策,首付仅两成,40多平方米的一房一厅,总价30万元出头,首付6万元,每月只需供2000元左右。

一听到这消息,李先生心里动了一下:这正好符合自己当时的需要,刚到广州参加工作不久,在中心区租不起房,与女朋友在番禺租房,每个月房租1500元。如果买下这套公寓,正好什么家具都不用买,而且居住质量高,就像在住酒店。大专毕业学文学的女朋友,看了第一次就喜欢上里面简洁的装修风格,凭直觉就认为该买,试图说服男友,当场下决心落订。

可是,这个时候,计算机本科毕业的李先生,算了很正确、很精确的一道数学题:每月供2000元,要比租房多出500元,一年5000元。另外,比原来租房的地方要多转一次车,每天要多出交通费4元,两个人每个月就多出240元,一年多3000元,而且还要等大概一年后才能交楼,这样又要多出2000元×12=24000元。算下来,第一年就要多出31000元。数据说话,当时月收入3000元的李先生反对月收入2500元女朋友的建议:楼市还在跌,等过个半年一年后再说吧。

时间过去了一年,该套公寓的单价很快涨到了1.2万元/平方米,总价上涨了16万元,也就是说,减掉李先生算出来的“额外”支出,还可赚超过10万元……

好了,现在李先生对于买公寓投资的趋势,已经看得十分清楚,并认为投资的正向回报已经十分确定。问题是,当李先生看清楚的时候,中国同样还有几千万名同胞也看清楚了,而这个时候,却发现中国楼市却是想买买不起,想买不让买了,不仅限购限贷,而且二手房转让还要交20%的个税!最近,李先生和妻子正在盘算着:同样在番禺,准备以1.6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在华南板块买一套不限购不限贷的公寓,但此售价与当年看中的那套单位是高出两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