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不缺写字楼缺文化创意产业

听闻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等一批热心公共事务的社会人士将于3月31日前往红专厂实地考察,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他们也去星坊60创意园看一看,全面了解这些民间文化创意园的发展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和各方诉求转达给政府部门。
这边厢红专厂面临拆迁的消息仍未坐实,那边厢星坊60创意园的租户已经收到搬迁通知书。据报道,位于天河区先烈东路的星坊60创意园因其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低廉的租金,5年来已经成为“草根”艺术家的天堂,但本月初,创意园收到了撤场通知,称园区将被拆除,所在地块将建起两栋38层高的写字楼。

最近接二连三传出要将创意园拆除或搬迁、为金融城或写字楼让路的消息,不但城中一众文化人士对此深感无奈,不少市民也是万般遗憾和惋惜。人们不懂:这破旧的厂房刚刚散发出些文化气息,怎么又要被碾碎在商业车轮之下?

如果追寻红专厂、星坊60创意园的“发迹史”,会发现它们都是在2008、2009年广州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利用企业废弃厂房,由民间文化人士自发培育出的一小块“文化绿洲”,经过四五年时间的孵化,如今刚刚产生一些影响,却又陷入前途未卜的风雨飘摇中。

倒也不能就此认定广州只重视GDP、不重视文化,因为在刚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广州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意见》中,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将启动新一轮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等39项文化基础设施,但红专厂、太古仓、T.I.T、星坊60等创意园均不在其中。

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关部门发展文化产业的逻辑,即:那些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大手笔的、高端大气的馆所才称得上是文化基础设施,才算发展文化产业;而民间自发的、小打小闹的、在破砖头厂房里鼓捣出来的东西,则难入其法眼。

当然,退一步来讲,如果从法律法规、经济利益等方面来考量,红专厂的搬迁、星坊60创意园的拆除或许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它们或属于政府储备土地,或属于企业“三旧”改造的一部分,将它们拆除或搬迁,或许符合市场的诉求。但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又岂能缺乏文化方面的考量?要知道,广州最不缺的就是写字楼。

更何况,广州这样靠民间力量自发培育出来的、有一定生命力的创意文化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即便不给予资金扶持,至少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吧?能不能让它们有个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不必天天担惊受怕要拆要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