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商界人士一席谈:感受商业的国际化
无锡商业,也给我们带来“冲击波”
口述者:麦德龙无锡锡山商场总经理周扬
人们印象深刻的是“麦德龙冲击波”,但其实无锡商业也曾对我们产生过冲击波。这一“拐点”出现在2002年,随后的二年时间内,麦德龙锡山商场陷入了低谷。
因其先进业态而具有的商品竞争优势逐渐淡化了:家乐福、欧尚等洋超市先后进入,它们占据城区中心的有利位置,吸引了大批市民消费;内资超市和本地超市迅速崛起,选择立足在城乡结合部的居民集中区开店,从而有着广泛的生存空间;国美、永乐、苏宁等内资家电专业卖场相继进入无锡,带来的冲击更大,因为家电销售曾是开业头几年麦德龙的支柱业务之一。无锡商界接轨国际零售业的新变化,冲击着麦德龙的先发优势,原本贡献了销售总额50%的散客群体渐渐流失。
在这股冲击波中麦德龙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走哪条路?2002年一批德国专家进驻无锡,总部对锡山商场商品结构和经营管理思路作出调整,指出“立足生鲜,提高品质,作专业客户”的新经营方向,首次明确餐饮类客户、小型批发商、企事业单位采购三大类专业客户。就这样,无锡的麦德龙与国际上的麦德龙定位更相符,开始与其它零售业态错位经营,现在其专业客户与散户的比例已由开业时的3:7转化为7:3,专业客户产生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到今年年底,麦德龙计划在无锡开出第三家商场,届时无锡将成为上海之外拥有麦德龙商场数量最多的城市。
对抗中,我们成长并得益了
口述者:无锡百业超市总经理张继福
百业超市是无锡第一批开业的超市。1995年其首个700来平方米的标准超市――芦庄店开张,这已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与当时普遍的柜台式商场相比给人全新的感觉。“当时,真有些夜郎自大的感觉!”但当1997年麦德龙在无锡亮相后,我们真切地感觉自己落后了。
在麦德龙锡山商场开业之初,我们先后五次到现场研究学习;之后就到上海家乐福等洋超市找感觉,在那二年,在华东地区哪有洋超市开业哪有我们的身影。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要学的东西还真多:规模经营、物流配送、先进管理等等,反映到表象上才是随时查询销售、库存、进货等情况。而当时无锡的商场,包括我们这类当时算新兴业态的超市,都是单店经营、独立核算,从而造成资源分散。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看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困难重重,从各项软件的升级到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每一次磨合都仿若一场战役。
如今,在管理模式上我们可以与麦德龙、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了,这一过程走了整整9年。但如果不是国际零售业的冲击,这一过程会更漫长。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规模上,本地超市还是无法与国际连锁相比,着眼未来,我们必须看得更远,与国际零售业错位、错区域经营,抢占先发优势,从而有足够的底气抗衡其新一轮扩张。近两年,百业超市已将大卖场开进了农村,从最初开店仅3000平方米的卖场,到去年硕放店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明年将新开的一家店也将达到1.4万平方米。在对抗中,我们不仅管理水平提高了,我们发现市场更大了,现在农村市场开设的6个店在销售额和利润上已占到总量的50%以上,未来将以农村市场为主。
商业开放,“第三只眼”在审视
口述者:无锡不锈钢市场副总经理杨志清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锡不锈钢市场与麦德龙、家乐福等洋超市,看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商业环境对其中的从业者影响是巨大的。麦德龙进入无锡之时,无锡不锈钢市场正陷入发展的“瓶颈”。麦德龙的模式,将仓储与卖场结合在一起开架销售,这对当时的市场高层来说是一种观念的冲击:传统市场要突破,如何更专业?如何找准新的模式?
走出去,看看先进的市场模式。我们发现,欧洲的大型不锈钢集散地70%的材料都是加工后再销售,加工加贸易的新型商业模式定位了。无锡商业开放尤其是超市业态的开放,无形中让我们借鉴了两个思路:引进超市概念,连锁经营。在这种观念触动下,我们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类似超市的销售模式,如今年8月运行了新的企业内部销售管理系统,在对原来进、销、库存自动化管理升级外,对加工也开始进行自动化管理;并且在仓储管理上引进立体库,类似于麦德龙的仓储卖场;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和顾问式销售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都来自对超市业态的学习汲取和提升”。用“第三只眼”审视商业开放的无锡不锈钢市场,去年整体销售超过120亿元,其贸易量占到全国总量的4%左右,占到华东地区的10%以上,其加工过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澳洲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