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中山公园商圈酝酿“变脸”

    作为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中山公园商圈正在酝酿“变脸”。记者昨天从长宁区经委获悉,未来中山公园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商业型、休闲式、数字化”,一种超越AM(上午)和PM(下午)两个营业时间段的新模式APM(夜行消费)将出现在上海西区,并与周边的徐家汇、静安寺等商圈形成错位经营。

    中山商圈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载体面积已超过40万平方米,以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设施龙之梦购物中心为龙头,以多媒体生活广场、巴黎春天(百货)、玫瑰坊、上海小马路商场,以及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专业卖场为支撑的基本格局已形成。去年,商圈内7家重点企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73亿元,比商圈形成前2000年该地区全部商业零售总额11.48亿元增长了2.76倍。

    但中山商圈也存在明显的“软肋”,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为南北有阻隔,“商流”不“环流”。长宁路东西横贯中山商圈,道路两侧集中商圈主要商业设施,虽有地铁通道连接,但不顺畅,缺乏地面穿行的便捷通道,主要商业建筑体也互不相连,没有贯通的空中廊道。二为业态缺失,配套不全。

    从购物、餐饮、服务、娱乐四大类消费内容看,该商圈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十分匮乏,与功能定位中“休闲式”目标相距甚远。三为特色“不特”,流于一般。缺乏体现业种广度和深度的高端营销方式,“数字商圈”特色还未真正显现。为此,上海一批经济专家建议,盘活存量做好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