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万家荔湾店店长张庆琳:零售业是终生目标
金华小伙张庆琳1999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正赶上华润万家招工,见待遇不错,工作环境也好,就投了简历。当时的超市很是新兴、时髦,跟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有一比,张庆琳有幸成为上百人里最合适的。从基层做起,历职食品主管、经理、门店总经理暨店长。08年是张庆琳在华润万家的第9个年头,他目前是华润万家广州荔湾店的店长。
调 调 调
“开业时我们引进过一些较好的服装品牌,但在随后的一次改造中清场了。随着近年来荔湾商圈经济的发展,我们又要作出经营调整。”张庆琳说,荔湾店07年的销售取得了可喜增长,卖场的百货区陆续引进了Nike、阿迪达斯、美特斯·邦威等品牌,不仅提升了门店服装销售档次,也达到了和竞争对手产生错位经营的目的,在附近的其他超市就买不到这些品牌。
华润万家进入广州开设的第一家店是五羊新城店,荔湾店是第二家,随后又接连开出了四家门店。因为当时的荔湾区属于老城区,存在人口老化、消费能力有限等问题,再加上华润万家刚刚进入广州市场,对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等不是很熟悉,致使荔湾店的经营业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理想。
荔湾店经历过多次优化调整,第一次是在2004年,主要措施包括压缩经营面积,经营楼层从三层减至两层,将生活必需品都调整到二层,以方便消费者购物。调整后销售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步增长,且经营成本降低幅度明显,营业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通过此次改造,荔湾店从中尝到了甜头,紧接着在次年又进行了生鲜区的改造,使得生鲜区域更集中,设备更专业、品种更丰富,销售得到再次提升,并为荔湾店后来成为华润万家广州公司生鲜样板店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店的生鲜销售在广州不是最好的,但在人员培养、技术创新方面是贡献最大的!”张庆琳充满自豪地介绍起门店的生鲜部,“广州有很多门店的生鲜部技工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谁主沉浮
广州的超市业竞争激烈,几大品牌瓜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华润万家在广州零售业中小有名气,经营业绩、品牌形象等稳步提升。我们吸收了来自不同公司的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带来了各自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华润万家为他们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使得他们的优点不断发扬光大,并逐步形成了华润万家的特色。荔湾店现在取得的成绩与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荔湾店所处区域内大致有两类顾客:一是典型的居家女性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很敏感,在品牌选择上忠诚度低,该类顾客主要集中在上午购物;第二类消费者是那些居住或工作在附近的消费层次较高的群体,通常情况下,他们从下午3点开始进入购物高峰期,他们更看重商品的性价比。“尽管附近有竞争对手,但因为我们的商品更具质量优势,所以很多顾客都来捧我们的场。”
“0369”人才培养体系
日常的员工培训体系也相当完善,新员工正式加入后,会有部门经理向其简单介绍日常工作制度,每个部门经理下面都有两到三个训练员,专门负责员工的培训工作并享有培训津贴。
门店以月为单位对员工进行培训,“0就是从零开始,让员工了解华润万家的企业文化,员工的试用期一般是3个月,后面就分为3个阶段,包括商品知识的培训、顾客服务的培训等。成为正式员工后会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而接受不同模块的几个培训,比如生鲜培训是F系列培训;营运部门是M系列培训,包括管理训练营;升任管理人员后需要接受领导力培训,门店副店长以上的职位还被安排出差考察、素质拓展等培训内容。”
态度决定一切
张庆琳的多年店长资历使他对零售业有着专业而深刻的理解,“我老家在浙江的金华,那边的人谈到供销社,就会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行业,因为当时内地没有开放式的超市,都是一些‘站柜台’的工作。”张庆琳认为零售业绝不是高科技产业,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在零售业有所成就,首先就要把这个行业视为终生奋斗目标,而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要相信零售业大有可为,而不是人生的过渡阶段。
零售就是细节。虽然各家企业的电脑系统、文化理念有差异,但零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要从细节上关注员工思想、顾客需求,这些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掌握的,必须亲自跟员工、顾客、商品接触。
张庆琳强调学习,“零售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作为民族企业,我们不但要自我研发,还要实行拿来主义,把国外优秀企业的长处拿来学习、研究,取其精华。”
谈到个人的愿景和爱好,张庆琳觉得自己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不断提升门店的档次、稳定客流、提升顾客购买力、提升毛利率。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管理技能,也要通晓财务等专业知识。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还要能够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平时喜欢看书,上联商网,打保龄球,组织员工活动。一方面提升个人价值,一方面也是出于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