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市郊商务花园 企业总部迁离CBD核心
2007年12月8日,北京地铁5条新线同时开工,悄无声息地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蔓延,宣告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发展策略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与此同时,在工作日的清晨,越来越多印着各大公司logo的班车,逆着向城市中心区拥挤的车流,开往北京四面八方的郊区。如果在地图上把这些班车的路线描画出来,可以看到它们向北京城的四个方向放射——西北方的上地、东北方的空港区、东南方的亦庄以及西南方的总部基地。
事实上,自2004年起,在这4个新兴办公区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办公形态——商务花园。与城中心的高楼大厦截然相反,这里大都是低矮的、被绿地树林环绕的独栋建筑,每一栋基本都由一个公司专属。这里没有城市的嘈杂、熙攘的人群、拥挤的交通,让人频频联想到美国硅谷。
如今,北京西南部的总部基地已经颇具市场知名度,非中心、BDA企业大道、硅谷亮城、MAX空港企业园、联东U谷等一系列类似的办公项目紧随其后。“在北京开发类似美国硅谷的商务花园,前几年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风险。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以及区域发展潜力的逐步释放,我们认为这种产品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市场环境。”在中弘集团市场总监张忠看来,低密度办公的概念在中弘集团开发的项目——非中心当中成功嫁接。“与CBD核心区域相比,非中心的租金水平要低一半。”
对此,五合国际副总经理严涛亦有同感。“以主语城为例,项目住宅部分售价为2.5万元/平方米,写字楼部分却只能卖到1.5万元/平方米,其实写字楼的造价比住宅要高,因此更多的开发商会在城市中心区选择开发住宅项目,而不是写字楼。不得不承认,城中心的写字楼正面临一种价值上的尴尬。”
包括三星、JVC、资生堂、空中客车、KAPPA、3M、松下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如今都已经或准备将其总部及研发中心迁往上述4个新兴办公区。在2007年1~5月北京新上市的79万平方米写字楼中,CBD、金融街中关村三大传统商务聚集区仅占42.3%,其余大多分布在郊区。除了地价低、面积大,北京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关村、空港区、亦庄的产业优惠政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都使得城市边缘地带的低密度办公区正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