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为何不为“断档期”着急?
8月31日,本轮棉花抛储即将结束。目前,棉纺织企业用棉主要以国储棉为主,抛储结束后,距新棉上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且从目前各棉区的新棉长势情况看,预计今年新棉上市期要晚于常年。尤其今年将不再实行棉花收储政策,棉花价格将由市场供需形成,新棉价格很可能会大幅低于去年,在籽棉收购初期,棉农和棉企预计会有一个观望期,大量收购加工或许要到国庆节以后。这样算来,棉纺织企业大概会有50~60天的棉花“断档期”。
按照以往的习惯,每当棉花抛储结束之前,棉纺织企业都会形成一个购棉高潮,以备生产需要。而今年,棉纺织企业似乎都很淡定,面对即将来到的棉花“断档期”并不是很着急。截至8月10日,国储棉共计划投放储备棉1104万吨,实际成交239万吨,成交比例跌至21%。8月的第一周,国储棉并没有出现成交上涨的态势,且在8月第一周中国棉花交易市场推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竞卖专场,由于上市棉花资源质量不高,企业也反应平平,每天只有零星成交,一周共计投放储备棉12322吨,实际成交707吨,成交比例仅为5.7%。
多储存棉花风险大
面对近两个月的棉花“断档期”,棉纺织企业为何不着急?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棉纺织企业对新年度棉价没有信心。业内普遍认为,新的棉花年度,棉价下跌成为必然。
目前,棉花价格以国储棉抛储价为主导,在17000元/吨左右。新棉期货价格在14000元~15000元/吨,与现行17000元/吨的价格存在2500元~3000元/吨的价差,市场看空气氛浓郁。河南郑州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新棉上市后棉花市场价格会下行,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棉花库存放多了,会有降价贬值风险。但是库存少了,不够用,还可能在青黄不接时买不到棉花或被迫买高价棉。
山东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棉纺织企业棉纱销售困难,库存偏大。以该企业为例,目前棉纱库存达到42天,较6月份增加7天,主要因为订单减少。因为国储棉供应充裕,所以多数纺企配棉以国储棉为主,坚持随用随买。该企业的棉花原料库存一直维持在15~20天。
因棉价下跌成为业内认定的事,抛储结束后,在棉花供应的“断档期”,棉纺织企业纠结到底存不存棉花、存多少棉花的问题。据河北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企业坚持保守路线,进入7月下旬后就开始大力压缩棉纱和棉花库存。该负责人认为,停产观望是应对市场大幅波动的最好办法。他们打算8月中旬停产,卖库存棉纱保老客户,等待棉价稳定再入市。但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采取积极的态度,为保证资源供应,一方面准备储存部分国储棉,另一方面与一些贸易商签订了一定量的意向供货协议。
订单不足开工率低
造成棉纺织企业不急着存棉花的的另一个原因是一直以来低迷的行业形势。虽然近期棉花价格下降降低了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企业订单量下降、开工率不足、资金压力大、产品销量低仍成为棉纺织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据了解,近期,国内各地纺织企业仍处淡季,订单情况不佳,原料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并且棉纱销售利润微薄或亏损,多数纺企反映流动资金捉襟见肘,还贷压力巨大,生产任务安排受限于此,限产、停产企业数量缓慢增加,短期内纺织行业形势难以好转。根据中棉行协跟踪企业数据显示,1~4月,棉纺企业平均开工率同比下滑,下游企业订单极为谨慎,棉纱、棉布价格持续下行,棉纱、棉布产量分别同比减少1.4%、6.0%。
近一段时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进入7月份,棉花价格下降的速度有所加快,这直接降低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虽然棉花价格的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也略有盈利,但企业在经营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依旧很困难。”河北石家庄一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纺织行业处于淡季,纯棉纱市场成交量逐渐下滑,纱厂库存、资金的压力有增无减。此外,纯棉坯布市场销售气氛低迷,新增订单不多,加工订单多是小型订单,开机率仍在60%以下水平,部分企业因为资金压力只有接到订单才开机生产,甚至大量赊欠上游纱厂货款,也给上游纱厂带来了巨大压力。
河南某业内人士认为,棉纺织行业淡季又延长迹象。目前棉纺织品销售疲软,棉纱、棉布市场走货缓慢,价格继续走弱,下游服装用料萧条,出口和内销滞涨,订单迟迟不见增加,企业开机率依然较低,停产、转产现象仍在继续,淡季有延长迹象。企业资金紧凑,成品库存偏高,保持较低原料库存,棉花购进谨慎,需要尽力筹措资金,以备新旧棉季空档所需。
国际棉价下跌幅度大
自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棉价一直处于下跌的态势,且棉价下跌幅度较大。进口外棉是我国棉纺织行业原料来源的一部分,且因外棉价格低、质量好而一直被国内棉纺织企业青睐。国际棉价的一路下跌,虽然没有大幅增加下游市场的消费,但是与国内储备棉相比,价格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棉价格如果继续下调,内外棉价差不断扩大,那么国内纺织企业加上进口外棉的关税,一吨棉花的成本也将低于国内抛储棉的价格,国际棉花在价格优势上将非常明显。
国际棉纱的大量进口,也挤占了国内的棉花市场。近期,普梳高配21支进口a级纱主港自提报价23000元~23200元/吨,仍比同等级的国产纱低900元~950元/吨。尤其21支以下纱支与国产纱价差仍在1000元/吨以上,吸引国内下游用户竞相采购,部分港口甚至出现气流纺低支纱脱销现象。与进口棉纱相比,国产棉纱价格仍处高位,国内外棉价差虽有所缩小,但仍存差距,这种情况导致国产棉纱销量较低。
市场的低迷,导致上游原料需求不足,企业对于国储棉自然没有太大热情。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现在棉纺织企业拍储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但是为了保证生产,随着8月份国储棉资源量的增加,成交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8月份抛储情况的向好是预料之中的,但并不代表纺织市场需求的真正转向。由于下半年国家相关机构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棉花直补细则落地实施上,预计同时实施抛储政策的概率比较低。下半年再启动棉花抛储工作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预计棉花抛储再启时间或将延至明年年初或下游消费旺季。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准备正常生产的棉纺织企业,要根据纺纱品种情况、原料库存情况、后续原料供应渠道,提前做好纺纱品种结构调整和配棉调整;库存较低的企业要提前做好后续备选资源的供货渠道,做到随用随购,确保买时有货;用棉量较大的企业在没有抛储的情况下,要与上游厂家建立稳定的对接关系,保证资源供应。
按照以往的习惯,每当棉花抛储结束之前,棉纺织企业都会形成一个购棉高潮,以备生产需要。而今年,棉纺织企业似乎都很淡定,面对即将来到的棉花“断档期”并不是很着急。截至8月10日,国储棉共计划投放储备棉1104万吨,实际成交239万吨,成交比例跌至21%。8月的第一周,国储棉并没有出现成交上涨的态势,且在8月第一周中国棉花交易市场推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竞卖专场,由于上市棉花资源质量不高,企业也反应平平,每天只有零星成交,一周共计投放储备棉12322吨,实际成交707吨,成交比例仅为5.7%。
多储存棉花风险大
面对近两个月的棉花“断档期”,棉纺织企业为何不着急?据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棉纺织企业对新年度棉价没有信心。业内普遍认为,新的棉花年度,棉价下跌成为必然。
目前,棉花价格以国储棉抛储价为主导,在17000元/吨左右。新棉期货价格在14000元~15000元/吨,与现行17000元/吨的价格存在2500元~3000元/吨的价差,市场看空气氛浓郁。河南郑州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新棉上市后棉花市场价格会下行,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棉花库存放多了,会有降价贬值风险。但是库存少了,不够用,还可能在青黄不接时买不到棉花或被迫买高价棉。
山东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很多棉纺织企业棉纱销售困难,库存偏大。以该企业为例,目前棉纱库存达到42天,较6月份增加7天,主要因为订单减少。因为国储棉供应充裕,所以多数纺企配棉以国储棉为主,坚持随用随买。该企业的棉花原料库存一直维持在15~20天。
因棉价下跌成为业内认定的事,抛储结束后,在棉花供应的“断档期”,棉纺织企业纠结到底存不存棉花、存多少棉花的问题。据河北某棉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企业坚持保守路线,进入7月下旬后就开始大力压缩棉纱和棉花库存。该负责人认为,停产观望是应对市场大幅波动的最好办法。他们打算8月中旬停产,卖库存棉纱保老客户,等待棉价稳定再入市。但也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采取积极的态度,为保证资源供应,一方面准备储存部分国储棉,另一方面与一些贸易商签订了一定量的意向供货协议。
订单不足开工率低
造成棉纺织企业不急着存棉花的的另一个原因是一直以来低迷的行业形势。虽然近期棉花价格下降降低了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企业订单量下降、开工率不足、资金压力大、产品销量低仍成为棉纺织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据了解,近期,国内各地纺织企业仍处淡季,订单情况不佳,原料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并且棉纱销售利润微薄或亏损,多数纺企反映流动资金捉襟见肘,还贷压力巨大,生产任务安排受限于此,限产、停产企业数量缓慢增加,短期内纺织行业形势难以好转。根据中棉行协跟踪企业数据显示,1~4月,棉纺企业平均开工率同比下滑,下游企业订单极为谨慎,棉纱、棉布价格持续下行,棉纱、棉布产量分别同比减少1.4%、6.0%。
近一段时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尤其是进入7月份,棉花价格下降的速度有所加快,这直接降低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虽然棉花价格的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也略有盈利,但企业在经营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依旧很困难。”河北石家庄一位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纺织行业处于淡季,纯棉纱市场成交量逐渐下滑,纱厂库存、资金的压力有增无减。此外,纯棉坯布市场销售气氛低迷,新增订单不多,加工订单多是小型订单,开机率仍在60%以下水平,部分企业因为资金压力只有接到订单才开机生产,甚至大量赊欠上游纱厂货款,也给上游纱厂带来了巨大压力。
河南某业内人士认为,棉纺织行业淡季又延长迹象。目前棉纺织品销售疲软,棉纱、棉布市场走货缓慢,价格继续走弱,下游服装用料萧条,出口和内销滞涨,订单迟迟不见增加,企业开机率依然较低,停产、转产现象仍在继续,淡季有延长迹象。企业资金紧凑,成品库存偏高,保持较低原料库存,棉花购进谨慎,需要尽力筹措资金,以备新旧棉季空档所需。
国际棉价下跌幅度大
自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棉价一直处于下跌的态势,且棉价下跌幅度较大。进口外棉是我国棉纺织行业原料来源的一部分,且因外棉价格低、质量好而一直被国内棉纺织企业青睐。国际棉价的一路下跌,虽然没有大幅增加下游市场的消费,但是与国内储备棉相比,价格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棉价格如果继续下调,内外棉价差不断扩大,那么国内纺织企业加上进口外棉的关税,一吨棉花的成本也将低于国内抛储棉的价格,国际棉花在价格优势上将非常明显。
国际棉纱的大量进口,也挤占了国内的棉花市场。近期,普梳高配21支进口a级纱主港自提报价23000元~23200元/吨,仍比同等级的国产纱低900元~950元/吨。尤其21支以下纱支与国产纱价差仍在1000元/吨以上,吸引国内下游用户竞相采购,部分港口甚至出现气流纺低支纱脱销现象。与进口棉纱相比,国产棉纱价格仍处高位,国内外棉价差虽有所缩小,但仍存差距,这种情况导致国产棉纱销量较低。
市场的低迷,导致上游原料需求不足,企业对于国储棉自然没有太大热情。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现在棉纺织企业拍储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增长,但是为了保证生产,随着8月份国储棉资源量的增加,成交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8月份抛储情况的向好是预料之中的,但并不代表纺织市场需求的真正转向。由于下半年国家相关机构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棉花直补细则落地实施上,预计同时实施抛储政策的概率比较低。下半年再启动棉花抛储工作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预计棉花抛储再启时间或将延至明年年初或下游消费旺季。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准备正常生产的棉纺织企业,要根据纺纱品种情况、原料库存情况、后续原料供应渠道,提前做好纺纱品种结构调整和配棉调整;库存较低的企业要提前做好后续备选资源的供货渠道,做到随用随购,确保买时有货;用棉量较大的企业在没有抛储的情况下,要与上游厂家建立稳定的对接关系,保证资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