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欲打造国际购物中心 业内:问题不容忽视
三亚市海棠湾免税国际购物中心,全球最大的免税购物中心之一,8月就要开业了;6月1日试营业当天客流就达3万人次,销售额近百万元的万宁首创奥特莱斯,将申报成为国家级3A景区了……
当其他市县一个又一个商业热点不停地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以及省内最重要的经济板块的海口,其商贸新篇该如何展开?《证券导报》记者走访相关业内人士。
优势:
政策利好
国际旅游岛效应
相对岛内城市,有着海南省会城市的身份以及200多万常住人口,是海口发展“国际购物中心”最基础的优势。而相对岛外城市,海口的气候及宜居优势首当其冲,以及享有离岛免税、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等海南上升到国际旅游岛后带来的政策、人流量以及知名度方面的利好。
同时,作为我国第四个也是首个在省会城市设立的海口综合保税区,更是加大海口对外开放力度,促进海口经济发展的另一张王牌。
“海南对26个国家游客入境免签证政策以及境外直飞海口航班的增加,都给海口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境外游客。而境外人士的增加,除了能促进海口各方面的交流,更直接的还可以带动当地消费。”海口市商务局局长符明全称。
海南生生百货商场董事长单荣生称,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诱人,海口“国际购物中心”发展蓝图壮观,免税店发展迅猛,所以不管目前海口是否具备“国际购物中心”的生存环境,商业大鳄和国际品牌也会愿意为这个乐观的前景争相入驻。
问题:
城市能级不足
商业市场混乱
优势是明显的,前景是乐观的。但仍需看到海口打造“国际购物中心”项目之道路漫漫,问题不少且不容忽视。
海南锦诚房地产咨询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路称,迄今为止海口并无真正意义的“国际购物中心”。从海口规划蓝图上看,海南生生国际购物中心、友谊国际广场、远大购物中心等项目的定位为“国际购物中心”,但项目完工及服务品质的真正落地还有待观察。同时,目前海口购物中心的规格、品类、业态的分布、以及一站式的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商业中心化并未形成,所以更别说打造“国际购物中心”了。
“在打造‘国际购物中心’项目的过程中,海口面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城市能级达不到打造‘国际购物中心’项目的标准,消费人群结构不足以支撑国际购物中心概念。海口还不是中国富人的聚集地,不存在足够多的高端的消费人群。”王路称。
单荣生也认为,海口只能算是三线城市,不管是本地现有的或者岛外流入的高端消费人群都有限,不足以形成“国际购物中心”的生存土壤。
同时,海口旅游及服务配套资源方面也相对匮乏,难以与海南其他旅游市县相比较。故由旅游拉来人气,带动本地消费这一功能就非常薄弱。
单荣生还称,商业市场的无序管理以及海口无真正吸引人的商品,是海口发展“国际购物中心”项目的另一重要软肋。“海口甚至是海南都没有真正吸引游客购买的商品,价格、品类上都难以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较。而比较吸引人的海南珍珠,如今因为市场混乱,真假难辨,也难以吸引游客购买。所以说,人们凭什么来海口购物?”单荣生说。
符明全针对海口购物中心存在的问题,也表示了差不多的观点。同时,他还说,海口购物中心的国际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对高端购物体验项目的引进还不够。
对策:
在原有基础升级
勿急于打造
海口在打造“国际购物中心”项目之路上问题颇多,但如何弥补这些短板,加快海口形成“国际购物中心”的生存土壤。各界人士均表达了各自看法。
“海口还是海南人的海口,不要急于转型为中国的海口,甚至世界的海口。海口不需要急于去打造‘国际购物中心’项目。如果政府利用政策优惠大量引进国际品牌、商业大鳄,硬要急于转型,最终只会惨淡收场。”王路称。
王路还称,相对于海口200多万人口,海口的商业面积已供过于求,海口并不需要单独新建大规模的购物中心,只需要在原先的商业进行升级组合。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健全和提升本地的商业服务能力。海口的购物中心国际化,应体现在软实力上,体现在消费体验上能否符合国际化。海口要做就做特色的旅游购物体验,立足本土特色和文化,以此吸纳国际购物人群,并非单纯地引入国际品牌。
单荣生认为,海口应加强基础建设,将海口的自然旅游资源及本土特色挖掘出来,开发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高端商品。而海口政府方面,需管理好商业市场,规范商业竞争秩序。
“海南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制定不同的发展定位。倘若全省各市县都同时发展旅游及商贸,就无法形成一个中心,容易造成财力、物流等方面的资源浪费。而且要将全省建成一个真正的‘国际购物中心’,这个目标太远大,应分阶段逐步实现。不如集中力量重点升级一些区域的购物中心,例如海口的购物中心。”单荣生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