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丹体育陷入名誉权存纷争:IPO开局未过审
随着冲刺第二批新股发行的27家公司名单曝光,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乔丹体育”)赫然在列。而这也表明,继今年1月福建体育用品企业贵人鸟成功敲开A股市场之门后,乔丹体育再度冲击IPO,或将成为第二家登陆A股的体育服饰品牌。
被诉商标侵权 IPO开局未过审
追溯历史,先是2012年乔丹状告乔丹体育侵权,使得2012年度乔丹体育的上市计划流产。2013年角色互换,乔丹体育起诉乔丹恶意诉讼。双方各执其词。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表示,因为乔丹体育与乔丹之间的诉讼是在乔丹体育IPO过会后发生的,乔丹体育未能赶上IPO首班车和这件事一定有关系。
在乔丹体育注册的商标中,杰弗里乔丹、马库斯乔丹、JIEFULIQIAODAN、MAKUSIQIAODAN等字样赫然在列。这几个商标与迈克尔·乔丹两个儿子的英文名字、中文音译名字相同。对此,乔丹体育表态称,其对“乔丹”等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其招股说明书也称自己的文字商标系“乔丹”的中文字样或“Qiaodan”拼音字样,均与耐克在中国注册的“MICHAELJORDAN”商标差异较大,“各自具有独立性,不可能在消费者中造成混淆,亦不存在侵权问题”。而在乔丹体育的招股书中,“商标及商号风险”列为“风险因素提示”中的第一项。
在这起“两乔”诉讼之争中,外界普遍不看好乔丹体育。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对记者表示,如果说乔丹体育只是针对乔丹本人的起诉来讲基本上是不可能胜诉的,如果针对乔丹其他的言行,要看乔丹体育所提供的证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姚欢庆也表示,乔丹体育明显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著名运动员的姓名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是典型的“搭便车”行为。
赵占领还指出,中国企业在前期打造自己品牌的时候需非常谨慎,使用他人的姓名或者知名产品名称来注册商标只是短期行为。短期内可以借助别人的知名度扩大自己品牌的宣传、降低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没有独立的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乔丹体育上市的进程受影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甚至企业可能因为诉讼丧失了已有的商标并需要重新去打造品牌,这个转型代价是非常大的。
服装业寒流未退 高库存引财务危机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席卷中国体育用品的寒流,让很多人胆战心惊。高库存梦魇在行业内蔓延,近两年渠道扩张大幅放缓,甚至出现关店潮。对乔丹体育及其同行而言,要顺利渡过体育用品行业的这个严冬是个巨大的挑战。
行业老大李宁2012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67.39亿元,同比减少24.5%,毛利大跌36.9%,利润亏损19.79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由上一年的72天增加至90天,存货达9.2亿元。此外,李宁还关闭店铺1821家,约占总量的22.06%。即便到了2013年上半年,李宁的业收入仍较同期减少24.6%,未见好转,净利润更是从2012年同期的盈利4400万元变成亏损1.84亿元。纵观近四年财报,李宁收入表现一路下滑。2010年李宁收入曾达到94.79亿元,实现净利润11.08亿元。此后几年,李宁收入表现一年不如一年。2012年,李宁收入降为66.76亿元,净利润亏损近20亿元。2013年,仍然亏损近3亿元。
对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而言,高库存成了难以克服的挑战。统计数据显示,以6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运动品牌公司为例,2011年,这六家运动品牌库存总计为36.99亿元;2012年为33.24亿元;到了2013年上半年,各品牌库存压力并未减少,库存总计达到了30.29亿元。虽然乔丹体育2012年、2013年的财报并未公布,但在整个行业低迷、增长停滞的环境下,其日子也未必好过。从乔丹体育招股书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其库存情况并不乐观。截至2011年上半年,乔丹体育存货达到1.99亿元,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也由2010年底的7.43%上升至9.4%。分析人士指出,存货呈不断上升的态势,无疑将增加乔丹体育折损的压力,对其业绩而言将是一颗巨大的地雷。
从行业整体上看,2013年虽然消费类纺织服装见底,但复苏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网购冲击叠加营销模式的更新,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精细化的经营模式,企业的发展重点将转向自身的品牌建设。显然,无论在市场还是在品牌方面,乔丹体育在需要解决的这两大问题上均面临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