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商业地产疲态尽显
去年发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5年内,全省规划建设100个以上综合性高、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城市综合体”。
在政府看来,商业地产不仅能提高周边土地价值,还能增加就业、改善产业结构、装扮市容市貌,这些是普通住宅所不具备的。
据了解,2009年昆明建成的城市综合体只有8个。而在今年的春交会上,螺蛳湾中心、润城、新都昌、涌鑫、七彩云南第壹城等项目都推出了大量商业体。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昆明已建成、正在建设和规划当中的城市综合体数量就达到了40余个,商业容量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综合体的主要商业无非是写字楼、公寓式酒店,再加上一些临街销售、购物中心,规定这些城中村必须要有那么多的商业体量,肯定会造成商业属性或者体量的同质化。
零售+餐饮+KTV/电影,这样的商业模式在昆明实在太多,特别是在市中心核心商业圈多得让人感觉到疲乏。不管你是去新西南、百盛还是昆百大、顺城购物,还是就餐,发现经营的商家品牌是惊人的雷同,甚至连价格都一模一样。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昆明的商业模式单一、业态雷同、品牌同质化严重所导致。“做片区商业体量偏小,做社区商业又和市中心的商圈模式雷同,现在定位两难。”西市区某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营销负责人最近和记者聊天时感叹,该项目取得预售证已有时日,但商业部分尚未最终定位进行推广。“一旦定位错位出现于周边商圈同质化,最后肯定会被市场淘汰。”这位负责人说,现在的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市场跟风也很严重,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量变”引发“质变”思考
“1972万平方米商业供应量”、“700万区域人口”、“人均商业比接近3平方米”,昆明商业体量超标俨然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在商业超速成长的背景下,商业地产的量变已经悄然进行着。
城镇化进度与项目数成反比
2010年昆明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可以说,城镇化推进了昆明城市的发展,让大量区域综合体拔地而起,而现阶段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导致项目大量面市之后,市场消化不足导致招商困难。
大田宥总经理孟少军认为:“时间的不对称是造成现阶段商业体量超标的原因。”他指出,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昆明现存的商业体量乍一看是挺惊人的,原因就是现在城镇化的速度不够,而项目却大量的开始面市,简单来说,超标的体量只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不是问题。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速度加快,一方面是好的商业地产项目和坏的商业地产项目并存,但必然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另一方面就是城市消化商业地产的快慢对城市化进程影响很大。所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商业项目不断涌现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用未来算计今天危机被夸大
“1972万平方米商业”、“700万区域人口”,这两组数据放在一块,相比多数人得出的结论都是昆明人均商业面积接近3平方米。然而我们不禁要怀疑的问一句,用未来的供应量算在今日的人口总量上,这样真的好么?
据记者梳理,所谓的近2000万平方米的体量包括了在建和待建的大部分项目,并且有大概200万平方米是已经建成开业的。换名话说,这近2000万平方米的供应量并不会集中推向市场,而是随着项目进度在未来5到10年逐步推出。
另一方面,700万区域人口并不准确,据记者了解,2012年昆明常住区域人口应为726万。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文件中称,目前昆明的城市化达到60%,并将在2015年达到70%,这10%的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的是近80万人口的增量。
综上所述,虽然商业地产体量巨大,但是把未来10年存在的供应量算在现阶段的区域人口头上,这似乎有点托大。但必须承认的是,巨量的供应客观存在,城镇化程度不高,现阶段昆明商业地产依然处在最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