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综合体2015年将达3000万㎡ 商业地产回归社区
“将商业经营中心重新瞄准社区消费,这是趋势也是必然选择。用当今最流行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来判断,谁最接近并迎合终端消费者,谁就掌握了财富。社区商业(专题阅读)的最大优势就是贴近消费者,所以,未来社区商业将在城市商业的衍进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都街区商业品牌联盟的一位商家告诉记者,在整个大环境都在反对铺张浪费之下,餐饮娱乐商家开始主动调整自身的市场定位,定位从高端商务宴请转向到社区大众,以餐饮为典型代表的成都商业开始全面转向社区消费。
配角变主角
社区商业撑起半壁江山
梳理去年成都卖得最火的商业地产,记者惊奇地发现,占据重要席位的多为社区商业体。COCO金沙红街、COCO时代红街、COCO蜜城红街以及COCO锦绣红街,通过在成都全方位多点布局,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商业品牌;销售金额最高的和黄·新街里补充了周边商业配套的不足。华润·二十四城社区的商业街区“万象润街”,有独栋商业同时也有住宅底商。
前几年,社区商业还是默默无闻的配角,而从去年开始,它已经跃升为商业地产的主角。据成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社区商业体的销售金额已经占全部商业地产销售金额的50%以上。进入3月,开发商集中发力推出商业地产,其中绝大部分是社区商业体。佳年华·新生活推出了太平洋广场;上实集团全新的海上海十里洋场闪亮登场;蓝光COCO红街、耍街继续发力。商业回归到社区,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迟早要回归,但比预想提前了”
餐饮业是大商业的缩影,近两年成都餐饮业向社区回归的趋势很典型。
成都映像是成都本地知名的餐饮企业,其创立的小场合、转转会两大品牌近两年快速成为餐饮界黑马,成都映像董事长杜兵成为餐饮界明星人物。杜兵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表示,“现在平均每天要接待至少一位商业地产商,说明两年前我们的转型是成功的。”杜兵表示,高端餐饮迟早要向理性、向大众消费回归,向社区商业回归就是一种理性。现在各大餐饮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连锁品牌,大家都在抢占社区消费、大众消费市场。
商业高度集中带来“城市病”
在购物中心出现停车难、出入口人流、车流拥堵的无奈现实之下,成都商业地产界必须重新探索住宅与商业的新型关系。如何保证居民不开车就近实现高品质的生活休闲消费?对于城市而言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四川省商业联盟统计显示,2012年底,成都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突破100个,到2015年成都城市综合体总面积将达到近3000万平方米。就在成都全面进入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时代的同时,另一股暗流在极具的发展壮大,那就是社区商业的全面回归。“要尽可能的让市民不开车,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餐饮、休闲等商业服务,这是破解城市病的唯一办法。”新港地产总经理张月表示,不能只有购物中心和综合体,商业一定要深入社区、回归社区才能迎来城市的持续发展。
讲特色重品牌,
社区商业档次大幅提升
一边是城市的持续扩张,一边是住宅和商业的分化、割裂,同时在淘宝、京东电商冲击下,传统中心商业优势不再,商业品牌、商业资源开始谋求向社区消费、区域消费转型。从2011年开始商业和住宅又在谋划联姻,这次商业打出的是便利度、体验性、高品质。以鹭岛步行街、蓝光红街、耍街、海上海十里洋场为代表的体验式特色商业街,和以佳年华新生活、蓝光空港国际城等为代表的区域商业中心,成为成都商业地产的两股新势力。
之前曾一度有不少住宅打着纯居住的旗号标榜自己的居住品质,实际上住宅和商业彻底分离后,只会带来生活的不便。“如今的社区商业除了档次上全面提升社区商业品质外,在开发和运营上都更加注重风情和特色,就是要满足业主日常的吃饭、聚会、休闲娱乐等商业消费需求。”蓝光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商业和住宅需要更有机的融合,蓝光开发的红街、耍街首次提出了城市生活体的概念,一个优秀的地产商不仅仅是开发供人居住的住宅,它更是要为业主营造和提供高品质的便利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