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换盏民酒举杯 酒企要沉下心来做创新

2013年,受限制“三公消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白酒行业正经历被业界称为“黄金十年”后的寒冬。展望2014年,继续挤掉价格泡沫,从寄生于公务消费的“名酒”转向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民酒”,是白酒业理性回归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意识到这一点,中国白酒行业变革已然来临,并且已经迫在眉睫。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酿酒行业以往超高速增长势头得到抑制,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全年行业完成总产量7511.88万千升,同比增长4.86%;完成销售收入8453.21亿元,同比增长9.42%;实现利润1062.11亿元,同比增长0.17%。虽然产销数据较为乐观,但与前些年的飞速增长相比,如今的增长速度让业界开始担忧起来。

在资本市场上,白酒股这个昔日的市场宠儿也同样“熊态”尽显,股价一落千丈。去年的“A股十大熊股”榜单中,白酒股就占了四席,并且包揽了前三名。酒鬼酒今年股价暴跌了53.07%,位居A股跌幅第一。洋河股份和山西汾酒紧随其后,跌幅都超过了51%。贵州茅台去年也同样一改近几年的强势姿态,创下近年来的股价新低。(据新华网)

虽然3月的成都已春回大地,但对于五粮液白酒经销商王斌而言,却依然感觉寒冷。王斌在华丰食品城有一家门面,专营中高档酒水。3月3日上午,记者在王斌公司见到他时,他正往经营部打电话:“生意没什么起色,一上午成交了两单,数目都不大。”据他介绍,从去年年后开始的大量货品积压,到现在有所缓解,希望在糖酒会后情况会变好。这只是从去年开始的白酒业惨淡现状的一个写照。

2013年,整个白酒行业被迫洗牌。一线酒企高端产品价格回落、服务下沉,给二线、三线酒企的产品销售及生存带来压力。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除茅台之外的五粮液、郎酒、国窖1573、剑南春、水井坊等知名白酒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挂,高端白酒市场也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但是,这次白酒行业调整极有可能是史上最大的一次调整,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正在白酒行业上演。

市场现状

曾经每瓶酒利润上千如今卖得多亏得多

过去,商家拿到配额就能坐地生财,经销商不会去做市场营销服务,也不会主动开拓市场销售渠道。酒企则追逐更高的利润,放弃了低端产品的开发和培育,一心扑在高端酒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种缺乏市场服务、营销创新的团队,在暴风雨来临后,显得异常脆弱。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禁酒令等政策的出台,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2013年,白酒行业虽然已经在寒冬中调整了一年,但这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