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琳凯买上海静安门 自用型写字楼交易提升
美国德克萨斯州直销化妆品公司玫琳凯昨日(2月18日)宣布,拟在上海斥资人民币8.2亿元(合约1.35亿美元)购买上海市中心静安区的静安门,目前正在洽谈中。
对于此次大宗房地产物业交易,玫琳凯驻上海发言人张晶表示,这是基于公司在中国和全球许多其他市场的业务扩张,需要不断对旗下设施和办公区进行评估,确保有适当的资源来维持增长。
DTZ戴德梁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上海大宗房地产物业投资交易总额达到467亿元,同比增长50%,创下了上海大宗物业投资市场成交量新高。其中,境外买家投资额达到253亿元,占比54%,同比增长145%。
业内人士认为,受自贸区发展及金融机构的需求的影响,今年上海大宗房地产物业投资交易量仍将继续保持活跃。
自用型写字楼比例提升
据了解,此次玫琳凯意向购买的静安门包括1个零售层和11个办公层,交易成功后,其将会是玫琳凯在中国购买的第一栋办公楼。
据港交所1月下旬在网站上发布的声明称,静安门的持有者为一家合资企业,由在香港上市的南洋集团、万顺昌集团和网融(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组成。声明中说,该合资企业于2007年6月斥资人民币4.2亿元买下该楼盘。
根据RET睿意德的监测数据,2013年,中国写字楼物业的大额交易额占所有商业地产交易总额一半以上。其中,上海大宗写字楼交易,多集中在核心地段,其长期租金增长、资本溢价潜力,成为最大卖点。
RET睿意德方面指出,上海大宗写字楼交易量攀升主要源于可销售型写字楼来自金融机构的需求持续旺盛,尤其是自用买家对浦东中央商务区域内甲级写字楼的购买兴趣浓厚。
与以往投资型交易相比,去年以来,自用型的物业收购占了较大比例,金额超过30%,且主要交易都集中在下半年。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自用型写字楼出售比例的提高说明城市吸引力提升,尤其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增强了境内外企业对上海的信心。陈晟指出,市场上投资型持有整栋物业比例越高,在不能有效实现出租的情况下,对整个市场会形成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