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倒逼房企转型 扩充产品线大势所趋
在推进城镇化、土改加速等背景下,一线房地产企业纷纷谋求转型。从万科、保利、世茂等房企近期的动作来看,拓宽产品线、丰富产品类型已成为最主要的转型方向。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步入了下行通道。分析人士认为,产品的分化不仅是房地产企业自发调整的结果,也是企业基于市场环境变化的考量,这种调整是大势所趋。
利润摊薄洗牌提速
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正在走低。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截至11月初,公布三季报的上市房企合计135家,总营业收入达4675亿元,总利润为835亿元,行业利润率只有17.9%,净利润率只有13%。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在2013年上半年为19.2%,2012年同期则为21.3%,近年来出现了持续下滑。
分析人士认为,楼市调控政策挤出了相当部分的投资需求,是导致房地产业利润率下滑的主因。从事数据研发的中金标准数据公司总经理郝文嘉说,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在购房者消费及投资能力与房价相比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暴利上涨趋势已经开始衰减。该机构监测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国82个城市的住宅投资收益率与2009年相比明显呈下降趋势。
成本提高、开发周期缩短也在压缩该行业的利润率。据悉,在房地产业的各项成本中,占据大部分比重的土地成本提升最快,企业拿地难度加大,在制约房企的开发规模和利润率。此外,近几年人力资源和资金成本也大幅攀升。
近日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顾云昌在“第五届地产中国论坛”上表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到分化时代,除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化外,企业也在分化。即品牌公司正在做大做强,集中度越来越高,不少中小企业被淘汰或兼并,房地产行业进入资源整合的时代。
兰德咨询发布的报告称,2013年房企关键词是利润摊薄、竞争加剧、洗牌加快。2013至2015年间,至少将有30%的房企出局,其中主要是中小企业。
专家认为,房地产行业的产品出现分化,即产品更加细分并具有差异化特征。如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产品类型,已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这种差异化竞争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产品品质升级,同时使产品从物质产品向服务产品转变。
龙头房企谋划转型
面对利润摊薄的形势,近年来房地产企业频繁在产品线上做出调整,今年的动作尤其大。
从2012年开始,世茂地产就尝试转型。在保持高质量豪宅开发能力的基础上,世茂逐步增加针对城市青年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和首次改善需求产品的比例,将产品线从高端扩充至“中高端”,增强了盈利能力。
今年年初,世茂成立战略资源部,主要目标是做跨界资源整合。按照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的说法,未来公司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业务,如盖房子、做花园、做园林、卖房子,世茂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做“城市进化的先行者”。
蔡雪梅认为,靠土地盈利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的商业模式必须调整。据悉,世茂旗下业务已经涵盖了住宅、商业、酒店、旅居等。蔡雪梅表示,住宅和商业占比最大,达到60%-70%;其次是旅居地产占到20%,产业集群占10%。至于如何调整,世茂尚未做出具体的定位,但旅居地产肯定是公司下一步要拓展的新领域。
星河湾则在本月推出“第一居所计划”,即无论是高端住宅还是刚需产品,都在品质上尽力满足不同人群对房屋的宜居要求。同时,根据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星河湾除了对原有250-350平方米经典户型优化,还将增加120-150平方米的户型,扩充产品线。
另外两家龙头房企的动作更引人注目。万科的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金隅万科广场”于12月24日开业,其社区食堂和生活广场产品也在今年面世。按照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的说法,这是万科在“城市配套服务商”定位下的三条产品线。
“未来的北京万科,会有一个全产业链的业务结构,有商业、有酒店、有住宅、有写字楼,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毛大庆表示,明年万科将进一步拓展社区养老。
保利地产近日宣布,将全产业链进入养老产业,打造由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中国养老模式。作为战略转型升级的一部分,保利将在未来十年打造50个养老机构。
分析人士认为,房地产企业的此轮调整,主要体现在对产品线的扩充、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这种调整主要基于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考量,可能成为未来的大趋势。顾云昌认为,在未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将十分重要,因为房地产涉及面很宽,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