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港特区 国际化园区魅力彰显
借助国内企业搭建的境外园区平台,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已渐入佳境。近日,随着香港特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签订入区协议,西港特区迎来了今年第21家工业企业入驻,也是西港特区成立6年多来第54家企业入驻,标志着红豆集团控股的境外园区——西港特区驶入发展快车道。
2008年2月23日,西港特区奠基铲下第一锹土,这个由红豆集团为主的四家无锡企业联合柬埔寨一家公司共同打造的特区,是中国商务部首批确认的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中柬两国世代友好象征的特区。6年过去了,这个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市郊、占地11.13平方公里的园区,由昔日的热带丛林、莽原荒滩变成了有着宽阔的大道、错落有致的标准厂房、气势雄伟的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目前,西港特区已形成3平方公里区域的建设规模,已引入包括工业、服务业在内的54家企业入驻,分别来自中国、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31家已生产经营,区内从业人数约9000人。
选择这里投资 没错
2013年,西港特区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最热门地区之一。由无锡市商务局牵头,西港特区分别在东莞、无锡、宁波召开了投资推介会,数百家有意向的企业参加会议。截止到目前,累计意向重点企业70家,签约工业企业21家,接待批次、意向企业都较上年翻番。
与此同时,已入区企业也开始了频频扩建、扩产的步伐。9月24日,西港特区入驻企业——科莱雅皮业有限公司在西港特区内举行了隆重的新厂落成典礼,这是其投资主体欧诺雅集团在西港特区的二期项目。欧诺雅集团负责人表示,选择在欧诺雅集团从租赁厂房转向租地建厂,仅花了半年的时间“试水”,前后经过一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西港特区内投资规模、占地面最大的入区企业。
2012年6月,由于当时对柬埔寨及西港特区的整体投资环境和配套服务心中没底,最后以租赁厂房的形式入驻。正式投产后,发展顺利并超出了预期,半年时间内就达到了600人的生产规模。“试水”的成功增加了欧诺雅集团的投资信心,2013年1月起,欧诺雅集团先后与西港特区公司签订了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的土地租赁合同,并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程建设。此次正是其2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的落成典礼,同时竣工的还有可供1000人居住的员工宿舍和能供600名职工同时用餐的餐厅等设施。
日历再向前翻两天,也就是9月22日,西港特区的另一家入驻企业——国内上市公司河南瑞贝卡集团副总裁、股份公司总经理郑桂花,在与特区公司领导座谈时透露,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比较,证明瑞贝卡选择投资西港特区是正确的、明智的,将会尽快制订和实施扩建工厂、扩大生产营销规模的计划。郑桂花说:“我这次来到西港特区,看到了三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大大提升了我对西港特区后续发展的信心。”
随着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各项成本的上涨,土地资源的紧缺,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倾销、反补贴等现象,使国内像欧诺雅集团、瑞贝卡集团等企业“走出去”,到成本洼地去投资已成为共识。但是从共识到真正迈出“走出去”的步伐还是有一个过程。
2008年10月,奠基8个月的西港特区才吸引到第一家企业入驻,到2010年底不过10家,平均每年3家,2010年1月,随着第一家企业的顺利开工投产,企业入驻明显加快,到2011年底一共有17家企业入驻,2012年达到26家。2013年,随着入驻企业发展良好的示范性效应,入驻企业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明年还会有更快的发展。
入驻的企业中,除了多数来自中国外,还有来自美、日、爱尔兰等其他国家的企业。像西港特区最早入驻的国外企业,就是一家来自爱尔兰的生产马装的企业,其产品是为富有贵族气息活动的马术运动中的马生产各种服装,在国际上非常有名气,公司投产以来,产销两旺。2011年4月创建的阿斯丽电器(柬埔寨)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主要生产加工电子设备连接线。目前,已完成首期4800平方米厂房建设,引进了800名员工;第二期,公司将再度引进500名员工。
各种优势集聚 诱人
成本低、能规避贸易壁垒、安全、便捷,这是企业“走出去”最关注的几个方面。西港特区因为它所处的柬埔寨出口欧美免关税、又拥有东盟自贸区庞大的市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柬两国的高度关注等等,为“走出去”的企业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在产业定位上,西港特区在国内是针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出口型中国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机电等行业企业,西港特区将为这类中国企业提供良好的“走出去”平台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避风港”。
从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出发,在4号公路驱车行驶4、5个小时就来到了柬埔寨唯一的国际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市。西港特区就坐落于该市,紧邻4号国道,离首都金边210公里,距港口12公里,距西哈努克机场仅3公里,海陆空交通便利。尤其对“两头在外”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而言,货物进出距离较近,通关便利,优势更加显著。
“入驻西港特区的中国企业,最吸引他们的就是人工成本相对便宜。”西港特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工人月基本工资100美元左右,就是人民币600多元,加上加班费、交通医疗费等,雇佣一名一线工人,月支出最多1000元,而中国熟练操作工每个月工资3500元左右,有的还要超过4000元。
由于人工便宜,进入西港特区的一家中国服装企业,仅人工成本一年就比在国内节省了2700万元,这家企业原本在苏南地区因为用工成本以及其他各类成本上升而无法生存,但到了那里,不但有了生路,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发展的空间更大,利润相当丰厚。
早在2011年8月,宁波大千纺织品有限公司就已在柬埔寨投资建设年产1500万件服装的生产线项目,同样是考虑到当地的人工成本便宜。而在越南,服装企业一线工人月薪为150美元左右。
除了人工成本便宜,投资柬埔寨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劳动力充足。柬埔寨有经济生产力的年龄群人口占总人口的62%,当地工人虽然比不上中国工人的工作效率,但勤奋好学、可塑性强。
进入特区的企业还可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用于投资建厂所进口的生产设备、建材、零配件及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等均百分百免征进口关税;入区企业可享受6~9年盈利税的免税期;免征出口税等等。
出口不会遇到关税壁垒。以服装为例,2011年起欧盟启动新普惠制,继续对柬埔寨等最不发达的国家给予最优惠待遇。允许在柬埔寨生产的成衣成品可使用任何国家产制之布料,即可享受免关税优惠进入欧盟市场,而产自中国的服装要收12%的关税。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打造,西港特区在中国拥有5个“第一”,即国家第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招标的中标单位之一和江苏唯一中标项目、国家第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确认项目之一和江苏唯一合格项目、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确立法律地位的国家级合作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立双边副部级协调委员会促进机制的合作区、全国通过国家考核确认的9个合作区中就业人数最多的境外园区。这5个“第一”不仅彰显了特区的实力,也为入区企业吃了“定心丸”。
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和谐发展
融入当地文化,尊重当地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11月20日,西港特区第四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在特区培训中心开课,《柬语基础》依然作为培训班的重要课程之一,以便于西港特区的员工、入区企业尽快掌握日常柬语,方便与当地员工沟通。培训班的另一个重要课程《汉语基础》受到了柬籍员工的追捧,柬籍学员苏培高兴地说,刚刚到西港特区工作不久,就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知识技能和语言培训感到非常激动,他一定会好好把握计划、认真学习,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外投资建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与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企业自身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这是西港特区始终奉行的原则。
据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戴月娥介绍,由于柬埔寨的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当地的居民并没有工厂和工业园的概念,不清楚园区建设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好处。为了消除当地人心中的疑惑,2008年,西港特区与当地政府联合举办了园区的开工典礼。典礼上,当地政府介绍了园区的就业机会,以及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园区代表还在典礼上向当地捐助了25.4万美元用于修建学校。
为了让当地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西港特区还开办了上述的培训班。当地一些年轻人想要上中文课,但是他们交不起学费,西港特区免费培训。这些学会了中文的年轻人到工厂工作后,每个月能比其他员工多挣20~30美元。这样就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来学习汉语。
西港特区还热心公益事业。特区连续4年向柬埔寨红十字会捐款累计达13.5万美元。另外,还积极为临近的乡村修路,与当地社会和民众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员工管理上,不苛扣工人薪资,保证每年有正常的节假日休息,这些举措确保园区内的生产实现稳定运转。
2013年,随着中外企业加速入驻园区,也使园区平台的国际化特色更加明显,引资能力进一步加强。据悉,未来西港特区以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轻工家电等为主导产业,同时集出口加工区、商贸区、生活区于一体,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300多家,就业人口达8~10万人,特区目标是创建一个投资环境优越的国际样板园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上市公司、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工业化新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