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购物中心加码儿童业态 得童心者得天下
天猫“双11”成交350亿元的辉煌战绩,不仅让世人看到了电商业蓬勃发展的未来,也让业界更加思考实体购物中心的生存之道。在网络购物的热潮打击之下,成都购物中心求新求变,增加“体验式消费”,大幅度加码儿童业态,以达到“得童心者得天下”。
儿童业态增加 成都购物中心多元化
在电商方便快捷价廉的强势冲击下,打折促销策划“价格战”、招揽更多主力店入驻,已不再被国内购物中心所热衷,而以增强体验性消费为核心的变革正在购物中心兴起,这其中一大突出特点就是涵盖儿童零售、儿童娱乐、儿童餐饮、主题公园和儿童服务等类别的儿童业态的大幅度加码。
2011年9月开业的城南苏宁广场,人气惨淡已是成都商业地产界公开的秘密。然而就在一片冷冷清清中,仍有4楼的亲子区维持着不错的人气,早教中心美吉姆、金宝贝,儿童游乐园童话森林、杰里米幼儿阅读馆等儿童业态品牌店起到了为苏宁广场吸引人流的作用,不少孩子家长特意驱车前往,只为带孩子去上课。
这就是儿童业态的魔力,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人带动全家”。儿童业态的虹吸效应,让购物中心纷纷通过加大儿童业态占比,提高客流拉动商场销售,儿童业态也因此成为购物中心争相强化的重点。近日,万达商场在刚结束的新一季招商会上,就表示万达将扩大儿童业态的规模,并从儿童业态外包形态逐渐转型为儿童业态自营的状况。
除购物中心外,成都的个别商业综合体也主打“儿童牌”招揽人气,即将开盘的成都星期8广场旨在“通过孩子带动家庭消费”,拥有体验商业主力店星期8小镇、琉璃工坊、古巴餐厅、手工咖啡屋等,整个消费过程必须通过动手、动脑等实际的体验来完成。城南优品道广场则首次将超级商业公园这一模式引入成都,2.2万平方米的体验式商业广场,将打造成青少年的体验活动场所,设置有攀爬、诺亚方舟、篮球场等设施,目的就是通过儿童的体验消费来带动家庭消费。
“人小钱大”促销售 儿童消费作用大
据分析,目前我国的儿童消费市场已成为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有公开调查数据显示,国内14岁以下儿童数量约有2.5亿,城市儿童约9000万,儿童消费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5%,且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递增。据RET睿意德西南大区总经理张建华预测,“单独二胎”政策若实施,还将催生我国生育小高峰,“随之会助推儿童业态商品进入黄金发展期。”
购物中心如此看重儿童业态,一是在于孩子的钱好赚,“人小钱大”,如果以每个家庭年收入10万元计算,每年用于儿童消费的支出就超过2.5万元。相比餐饮、服装等其他业态,儿童业态利润率更高。来自重庆市零售商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儿童相关产品利润率相比传统服饰、鞋类商品要高出10%~20%。
二是在于儿童是家庭的核心,抓住了儿童,就等于抓住了整个家庭,商场的人气自然就上来了。有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线城市购物中心的消费者中,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占到69%,70后占到47%,80后占到36%。传统百货商场,人均停留时间1小时;家庭购物场所,人均停留时间则是4.3小时。
加码儿童业态需考量 不可一哄而上
尽管成都购物中心的儿童业态已有所加码,但张建华认为,成都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占比还有待提高,“目前大多购物中心内儿童业态仅占比5-10%(10-15万方体量),国内普遍情况如此,而日本的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却可以占到20%以上,超过餐饮在购物中心的配比。”
同时,张建华还提醒道,并不是所有的购物中心都适合儿童业态,“10-15万方左右体量的购物中心以及社区型购物中心,比较适合加大儿童业态占比。”如果购物中心要去调整儿童业态,也应有的放矢,有所注意,“首先需要一个鲜明的主题去吸引家庭到访,并且应该适当加强儿童乐园及游乐,加强体验类及早教类的儿童业态;要将儿童专区做得更加舒适、培养稳定消费群体,安全、便利、室内色彩等相关问题需要考虑,专用停车位、专用电梯、专用儿童洗手间、儿童应急药品、哺乳室等相关定制配套也必不可少;此外,在业态的搭配里,一定需要有撬动一家三口的联动消费。运营者还需要掌握消费者习惯,串联购物中心其他品牌来做一些相关活动,产生‘合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