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便利店打响“暗战” 房租成行业最大压力
在岛城的大街小巷,便利店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不仅有可好、友客本土品牌,还有像迷你岛、7-ELEVEn这样的洋品牌。便利店除了销售日常用品,很多还提供复印、热食、充值等便利服务。有业内人士称,岛城便利店布局速度正在加快,一场便利店之间的暗战已经悄悄打响。
洋品牌加快布局
可好是我市一家本土品牌的专卖店,其前身是好易得。可好便利店行销部王先生告诉记者,“可好是我市第一家做便利店的企业,至今已经有18年了。便利店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李沧区和黄岛区,目前在青岛有110家连锁便利店。”
然而,已经有如此规模的本土便利店,正在遭受外来品牌的围追堵截。在香港中路、宁夏路等路段,只要有可好便利店,洋品牌迷你岛或者7-ELEVEn便如影随形般跟进。
作为全球便利店中的大鳄,7-ELEVEn的到来,无疑加剧了我市便利店连锁企业的竞争。2012年11月,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在青岛西镇开张,青岛也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之后,7-ELEVEn在中国大陆投资开店的第6个城市。
在香港中路五矿大厦附近,记者看到,在不足50米的距离上就分布着迷你岛、可好、7-ELEVEn三家便利店。由于是下午3点钟,在几个专卖店购买商品的顾客都不多。可好香港中路店长孙金凤告诉记者,“现在是一天中的营业淡季,等到过了4点钟以后,人就会逐渐多起来了。
2012年9月份,7-ELEVEn在山东路广发金融大厦新开了一家便利店,而旁边就是同为日系背景的迷你岛。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又是一场贴身肉搏战。
获得7-ELEVEn特许授权、在山东地区开展7-ELEVEn便利店经营业务的山东众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战略企划室经理宫小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7-ELEVEn共计在青岛开店28家,未来计划3年内在青岛开设便利店229家,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山东省。”
记者从青岛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1-8月份,市区新发展品牌便利店103处,累计达到534处;实现销售额6.2亿元,同比增长26%。
本土品牌“不够完美”
由于洋品牌在我市加快便利店的布局,本土便利店的生存情况并不乐观。
便利店供货商李枫(化名)告诉记者,本土品牌和外来大鳄差距明显。7-ELEVEn虽然到青岛的时间不长,但是单店的盈利能力非常强。“以某饮料为例,7-ELEVEn虽然只有28几家店,但是它的其中一款饮料已经卖到了每月3万多元,而可好虽然有100多家店,该品牌的饮料也只能卖到10万元。而泽雨超市,该品牌饮料每月才卖几百块钱。不仅如此,洋品牌在理货、台账管理等方面更细致,远远胜过本土品牌的便利店。”
李枫还透露,“像迷你岛、7-ELEVEn这些洋品牌便利店资金实力雄厚。再加上洋品牌便利店在商业运作经验方面本身就有优势,所以本土品牌便利店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的24小时运营模式也提升了水电、人力等成本。”一本土便利连锁店的负责人指出,便利店盈利与其门店数量、选址有关。在有足够门店数量的前提下,采购、配送、销售的规模化优势才能形成,但要增加店面数量,扩大规模,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资本、品牌美誉度、文化底蕴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赔钱也要抢地盘”
“便利店水很深。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际上暗流涌动。洋品牌实力雄厚,即使赔钱也要抢地方,便利店的“土洋之争”已经打响。”便利店供货商李枫告诉记者,洋品牌便利店正加快在我市店面扩张。
现在便利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本土较大品牌的可好便利店,附近基本上都有迷你岛。今年9月份,7-ELEVEn在香港中路的五矿大厦附近新开了一家店。店面的门头和可好的门头紧挨着。而在此之前,迷你岛已经提前进驻。在李枫看来,这些做法表明,洋品牌即使赔钱也要先抢地盘。
李枫表示,便利店在开业前都会进行选址调查,对人流量等进行调查。“便利店的营业额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多家便利店扎堆,并不一定赚钱,甚至存在恶性竞争。便利店的成本是固定的,包括房租成本、员工工资,日常的水电费等。但是,竞争者一多,营业额必然会被多家便利店分摊,单店的盈利能力就会下降。”
房租成行业最大压力
近日,接近便利店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便利店的房租贵,是所有便利店目前都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房租费的问题,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杨毅直言困难重重。
杨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房租。刚进青岛时,市南区一家100平方米店面一年的租金是20万元,现在已经涨到了60万元,特别好的地角已经达到了80万元。我们现在一家店一天的营业额在6000-7000元,80万元的租金意味着一天的营业额要达到1.2万元。按照国外的经验,便利店公司发展4年即可回本,但因为房租贵,青岛迷你岛整体还在亏损中。”
对于便利店房租贵的行业难题,青岛市商务局商贸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便利店是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他们“按照市场化经营运作”。“过去曾经有过扶持政策,对达到一定资金和规模的便利店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这个政策只是阶段性的,现在已经没有了。”该负责人如是说。
“土枪”为突围而战
记者从我市商务部门了解到,我市正积极实施“品牌便利店连锁推进计划“,推动世界500强7-ELEVEn、日本迷你岛连锁发展,培育利群、可好等5户内资便利店企业,进一步完善便民消费服务体系,内外资便利店也在竞争中实现了共同发展。预计未来三年计划引进1000家便利店。
李枫告诉记者,在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方,便利店还是企业上市的一个“壳”。“有些大企业直接把便利店收入囊中,然后打包上市,上市后再套现”。此外,便利店的现金流大,也很受投资者的青睐。有些大企业或者“风投”看好某个品牌的便利店,便会整体收购。据传,很多企业正在和我市的本土品牌可好便利店就收购问题进行沟通。坊间传言,统一、银座,已经给可好报过价了,因相关人士对此事讳莫如深,真实情况是否如传言一般,尚无法证实。
面对洋品牌的大举“入侵”,本土品牌也在为保卫战摩拳擦掌。从事商业工作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本土便利店被洋品牌打败,受损失的不仅是本土的便利店,消费者和供货商也将会受到更多的盘剥”。“供货商往大超市供货首先要交进店费,这是最基本的潜规则。其次,还有堆头费,商店搞活动要交赞助费,店庆还要交店庆费等。现在便利店收我们的条码费,我们可以不交。但是,一旦洋品牌便利店垄断了青岛便利店市场,便利店肯定会收这些费用,到时候供货商会受到更多的盘剥。”
供货商的利润越来越少,必然会提高商品的进价。所以,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的消费者。即便洋品牌现在是赔钱做生意,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垄断整个市场来赚大钱。
“洋品牌虽然有优势,但也不是完美无缺。本土品牌便利店灵活性更好一些,而洋品牌则有些呆板,一项计划要经过多道审批程序才会实施,会延误时机,这也给本土企业在竞争时间上提供了很大机会。”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不管是本土品牌还是洋品牌的便利店,谁能更好地满足好顾客的需求,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如果政府部门加强对本土便利店的支持,让他们羽翼丰满,他们便能积蓄更多的能量和洋品牌抗衡。
有人把本土品牌和洋品牌便利店比作“土枪”和“洋炮”,到底是土枪更快,还是洋炮更有威力,谁才是最后真正的赢家,市场才是真正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