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上调体验式消费比例至60% 有没有更好的经营模式?

收租?抽成?或是收租加抽成?有没有更好的经营模式?增加餐饮?引进影院?主题化活动?有没有更吸引人的揽客手段?

电商对服装、家电品牌及标准化商品销售的冲击,开始令传统的商业街人气一落千丈,而购物中心和百货也正在电商冲击波下筹谋突围之道。

周末时分,步行在昔日人流最旺的北京路步行街,却发现这里再不是接踵摩肩的盛况,而是出现几分寥落之态:曾经被号称铺王、每月租金超过十万元迷你牛杂铺,已经消失无踪;曾经被少女们誉为潮流圣地的“银座广场”,店员比顾客还多。与北京路接壤的禺山路、惠福东路,有大量的首层商铺空置,众多二层的港式茶餐厅歇业,小吃街已经只剩零星数家在经营,附近曾经借北京路东风大规模开发的临街小商场,贴的是8-120平方米商铺的招商广告。

在2004年前后,北京路曾经是游客和本地人黄金周的必逛之地,2004年十一黄金周其人流量达到600万人次,平日人流量约为20万人次/天。但时至今日,在假日办的黄金周市内零售情况通报中,再也见不到北京路的身影。

而曾经是青少年潮流特区的“状元坊”更是传统商业街区日落西山的缩影。曾经有已经移民海外的妈妈带着自己十多岁的女儿回到自己在中学、大学阶段最爱逛的潮流街区广州市荔湾区状元坊怀旧,却发现即使中午时分这里也只有不到一半的店面开业,卖的都是些劣质地摊货。面对女儿怀疑的眼神,她尴尬地解释,当年这里叫 “撞人坊”,逛街只能被人流推着走,有很多商场看不到的新潮产品,都是从香港拿货或者是档主去品牌加工厂拿的原单,每次有什么新潮流兴起,年轻人都要到这里来“朝圣”取经……

有档主称,在2003-2006年前后,在这条只有260平方米的小街,见缝插针地开了过千家铺位。这里五六平方米的铺面租金约两三万元,但2009年租金已跌至1万/月,今年只能租3千/月。从前周末的人流量有两三万人,平日的人流量有一万人,能用来展示饰品的一面墙都可以出租,月租金动辄上万元,但现在只能租千元左右。目前客流寥落,学生们都爱上了网购,到了黄金周这里的人流甚至会比平日还少——因为学生们都去旅游了。

这些特色街区曾经是广州市的商业名片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中低端消费为主,面对的是热爱追潮流但购买力低的少男少女,在商品流通未如现在发达的过去,这些街区的经营者通过快速模仿海外新款以及低价赢得不少粉丝,可是电商兴起后,这种商业模式被更低价、更便捷、潮流更快的网店冲击得七零八落,而且目前也囿于地理位置缺陷如面积不足、停车不便、业权分散等,无法作出更好的调整或提升。

另一方面,广州主要购物中心为提高零售业士气和抗衡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通过体验式消费比例提升以及改制为奥特莱斯两大策略迎战。今年它们进一步大幅上调休闲娱乐和餐饮等体验式业态的比例,据统计,部分商场已将其餐饮娱乐功能的比例上调至60%。

根据10月21日戴德梁行发布的统计,目前,在休闲娱乐、餐饮方面的业态占比,广州目前新老商圈四大标志性商场天河城、正佳广场、太古汇、中华广场的比例分别为48%、53%、43%、48%。 而在购物中心调整的带动下,今年第三季度,餐饮、休闲娱乐业态积极扩张,带动广州商铺租赁市场。
以号称全市购物中心中食肆最多的正佳广场为例,正佳广场在去年推出以买手百货为主的HI百货之后,在今年又打造“漫花筒”动漫主题商场、特色海洋世界。在北京路附近的五月花广场也是以中档品牌为主,今年已经将一个楼层的运动和服装品牌撤出,腾出空间打造成美食街。

而在服装品牌方面经营状况良好的快时尚品牌们,在广州的选址布点却与它们在其他城市喜欢选择传统商圈不同,它们开始将广州的第二商圈作为拓展对象——因为那里有着更大的场地、更便宜的租金以及更高的旗舰店装修自主性。比如今年无印良品进入广州首家店选址是广州天河火车站旁的东方宝泰广场,这属于广州最大的天 河商圈的外围区域。GAP在广州的首家店选址广州番禺万达广场,这是广州仍在规划中的第四大商圈。

广州的传统百货则纷纷在今年开始了主题业态的挑战。曾经号称是北京路地段租金风向标的广百百货北京路风尚店,今年宣布改造为专门销售饰品的广百黄金大厦。目前广州经营业态最为高端的友谊商店,则将其天河商圈内的时代广场店,整体转型为奥特莱斯,主要经营服饰、鞋类、家纺等穿戴商品为主,预计11月下旬将重新开业。目前,广州友谊时代店位于四楼与五楼超市、电器已撤场,并开始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