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国产化要远离盲目发展

中国聚酯涤纶产业盲目发展留给业界的教训是惨痛的。特别是2005年国内涤纶全行业的严重亏损,令行业、企业不得不审视和反思这种盲目发展的严重后果。

  的确,目前市场价格高出以往10多倍的碳纤维,对于徘徊利润边缘已久的化纤企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对此,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华道出了碳纤维专家们的心声:“给业界泼点冷水,让企业更清楚地了解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从,进而保证多一分成功和健康。”

  六大问题警示业界

  可以肯定,碳纤维在中国将大有作为。但很多从事碳纤维研究多年的专家以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醒业界,在发展碳纤维产业的过程中,理性应大于热情。特别是已经显现的六大问题值得已经进入和将要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深思。

  首先,国内碳纤维多元化研发的格局尚未建立。我国现有的研发力量难以满足全国性的整体需求,目前国内涉及碳纤维研发的大约有10多家企业和机构,但真正从碳纤维产业源头到最终碳化,拥有完整研发与生产过程的只有少而又少的两家。

  其次,潜心研究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气氛不够浓厚,民营企业中拿来主义现象较为明显,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十分严重。

  对此,徐华指出,目前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必要的产品需求与市场需求对接的相关分析与研究,这是企业的拿来主义造成的。拿来的是技术,但产品进入市场,一旦出现问题,便无从解决。碳纤维不是应用的终极产品,而是制造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因此,一定要运用复合材料的市场需求来引导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存在盲目上马的现象,对碳纤维产业化的热情代替了科学的论证和决策。徐华说:“一个产业的发展应该考虑的是正常状态下的发展,而不应该根据非正常的市场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碳纤维产业根据本身的特点需要必要的工艺技术支撑,同时需要装备技术和环境条件的支撑。碳纤维生产对环境的要求几近苛刻,但它又是高能耗的产业,例如北京,环境脆弱、能耗压力大,这样的城市就不适于搞碳纤维的研发与生产,而在山东威海等城市则较为适宜,因为威海环境条件良好,能源较为充足。”

  第四,国内企业更多地习惯于以“用好”作为衡量碳纤维的质量标准,而非以“好用”来满足市场需求。不是想方设法去迎合市场的高要求,而更多的则是让用户迎合自己的生产。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没有改变粗放式生产模式,与要求精细化生产的碳纤维工艺要求格格不入。另外,现在的企业产、学、研交流相当欠缺,而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产、学、研相结合,而且应延伸至“用”,应该是产、学、研、用有机地相结合,但在现有体制下产、学、研、用这个有机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而阻碍了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装备技术研发滞后。在“八五”时期,有关碳纤维装备技术研发的课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大容量聚合反应器等被称为碳纤维七大关键性设备只有两项实现了国产化,而其余五种设备尚需进口,严重影响着国内碳纤维产业化的进程。

  第六,目前国内缺乏具有工程孵化特征的研发基地。现在的科研院所更多地承担产品研发,而工程研发则在企业,但是企业又往往缺乏强大的研发力量。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间条块分割十分严重,因此,我国需要一个以产业化为目的,企业积极参与、以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主导的具有工程孵化功能和特征的研发基地。因为工程化建设没有突破,产业化发展则难以实现。

  六大对策加快进程

  “回头看看碳纤维国产化发展的20多年,确实有很多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出现困难,存在问题,并不说明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没有光明的前景。如果我们及时发现并有效弥补我们的不足,中国碳纤维完全能够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业内专家对此持相同观点。而针对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存在的问题,专家认为应从6个方面着手解决,加快碳纤维国产化进程。

  体制为先,首先急需克服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缺陷。国企和民企各有优劣势,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一旦提高敏感性,加上良好的产业基础,很快能够承担起推动碳纤维国产化进程的重任。而民营企业则需要把碳纤维产业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建立事业链条,不要急于赢利。徐华直言不讳地讲,“国内企业中能够把碳纤维当作一项重要事业来做、非常务实地研究与生产的企业不多。一旦市场有所变化,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撤出这一领域。而对于技术难度大、事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碳纤维产业需要的是持之以恒。送给业界两句话:民营企业要避免拿来主义,不搞自我封闭;国有企业要改变管理机制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加强与业界的合作。”

  其次,要科学论证产品和技术的质量定位,以终端复合材料的应用来评价碳纤维的质量。碳纤维产业发展也分高、中、低不同标准领域。专家称,目前我国碳纤维的产业化建设目标不必过高。据预测,如果大型飞机及风力发电等领域迅速发展,对碳纤维的用量将扩大到一年万吨左右,而且其中90%用中低档的碳纤维就足够了。

  三是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特征的自主碳纤维产品规格和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符合中国市场的技术-生产-应用的有效链条,建立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参与的,既有小批量生产能力,又具有多功能开发的基地。

  四是要重视原丝的工艺定位,因为碳纤维70%的技术在原丝,在工艺技术中聚合方式、纺丝方式及溶剂体系最为重要。技术工艺的多元化是碳纤维产业的发展趋势,今后世界上东丽技术独霸天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五是集智攻关促进国产碳纤维事业的大发展。加快碳纤维国产化进程不仅需要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充足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市场的及时跟进,而且需要强大的社会与政府力量的支持、多元化力量的有效介入,通过集智攻关有力地推动碳纤维产业化进程。

  六是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标准体系,避免在标准上受制于人。力争在参考国外碳纤维产品相关标准的同时,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体系并确立在国际上的地位,避免碳纤维发达国家对我国碳纤维产品的限制和干扰。

  目前,国内千吨级的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正在研制之中,半年之后投入生产。尽管国内产业化的装备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但是目前国内各方面对碳纤维重要性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依靠科学的指导,我国碳纤维产业化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碳纤维会在不久的将来令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