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研究
大
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金属、化工品、农产品等。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资产证券化、贸易金融化、交易电子化的时代,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强化,大宗商品的贸易和流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由于历史、政策、法律、产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有着较为独特的成长轨迹和现状,“物资调拨、价格改革、价格双轨制、市场配置资源”等词汇浓缩了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流通环节多、效率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待完善。庞大的“中国需求”没有产生全面的“中国价格”,多小散的区域性现货市场、传统落后的现货交易模式、效率低下的物流服务、保守僵化的金融服务,以及与实体经济相对脱节的期货市场,是我国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概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9次,远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的水平,造成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率为1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高达17.8%,是发达国家的一倍以上,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理念的深入,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产生强烈的变革诉求,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饱受争议和诘难的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电子商务,经过了十多年探索和实践,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当下,该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