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主食产业化发展 食品机械体现重大价值
“染色馒头”等事件的发生,说明馒头等主食目前处于小、乱、差的产业形态,而手工制作等也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制约了主食的消费需求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主食加工业亟待进行产业升级。
探讨主食产业化发展食品机械体现重大价值
主食加工业蕴含巨大价值
9月8日,2013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驻马店市落下帷幕。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今届农洽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关于主食工业化问题的提问时说:“中国人爱吃馒头,仅馒头一项,年产值就可达3000亿元。”
主食加工业逐步实现以生产传统米面制品为主,向以生产多种类主餐食品转变,工业化主食产品产销两旺,品种呈现多元化,在面制主食中,馒头生产能力达到日产1100余万个、鲜湿面条达到1500万斤,年产值约60余亿元;涉及预制菜肴加工的企业近1400家,销售收入1900亿元。
“在我国,天津的‘狗不理’、河南的胡辣汤,为啥不能像美国的麦当劳那样销售到全世界?国家农业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天佐告诉记者,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主食,是以小作坊生产为主,没有走工业化、标准化之路;而麦当劳走的则是“中央厨房”生产、各店点式销售的营销模式。
主食产业化成发展方向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很多都是小作坊,生产条件不高。如果食品生产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张天佐说。“现在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机械化生产出的食品没有手工做的好吃。目前,要在全社会树立一个主食可以工业化的理念,工业化的产品不比手工的差。”
“受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尤其是主食装备技术的制约,全自动馒头机、馒头生产线等先进装备无法普及,目前主食的生产,尤其是馒头、鲜面条等面制主食,均以地摊、夫妻店、小作坊为主体,多由简单馒头机甚至手工打造,85%~95%的主食由大小作坊生产。”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食产业化概念的提出者刘晓真教授说,优质化是我国主食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2012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工商资本进军主食加工业趋势明显,消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去年以来,我国已投入1亿多元科研经费,研究馒头、面条、米饭和菜肴的工业化、标准化这一大课题。
食品机械亟待创新发展满足需求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主食产业化的重视,主食设备需求日益强烈。主食馒头的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时间短,但手工制作一直制约主食产业化发展,馒头等设备总体水平落后已成为制约主食加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
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馒头机,基本上都是模仿国外的面包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中某几个设备而成的,基本无自有知识产权。市场上的馒头设备主要有对辊成型机、卷面刀切馒头机、卷面捏断式馒头机、模仿手工隧道成型的智能化仿生馒头生产线。其中模仿手工隧道成型的智能化仿生馒头生产线,基本做到了达到和超越手工馒头品质,同时是一套完整的馒头生产线。
《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按照市场需求特点,重点开发面制食品机械加工自动化装备,主要包括饼干、面包、方便面自动上料和配置系统、挂面自动包装技术与装备、馒头自动集成技术与装备、保鲜面团物流设施与配套技术装备、保温面条的自动生产技术装备等。
农产品加工成主食制品,一般可以比原粮提高增值3倍左右,并可带动农民直接或间接增收。目前,加快发展主食加工业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可以说推进主食加工业正逢其时,这也不离不开主食设备的发展,相关企业应当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争取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