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派员来华或向恒天然索赔
恒天然错误检测结果公布后,达能下令从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新西兰等8个地区召回使用了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生产的多美滋和可瑞康两个品牌的全部婴儿奶粉产品。
恒天然“肉毒杆菌”风波虽然被证明是一场“乌龙”,然而对市场的影响依然巨大。9月1日,达能集团旗下婴幼儿营养品事业部高层专程从法国飞抵中国,携多美滋负责人召开媒体沟通会。达能集团称,目前还未决定追索和赔偿的方案,同时,公司也正在观望中国对新西兰涉事原料的进口禁令能否取消。
多美滋在华受影响最大
恒天然是达能在亚太地区主要的原料供应商,达能因而受此次“肉毒杆菌”事件打击严重。
达能婴幼儿营养品事业部的全球总裁FelixMartin在会上透露:“整个事业部第三季度的销售将出现负增长。”
错误检测结果公布后,该集团下令从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新西兰等8个地区召回使用了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生产的多美滋和可瑞康两个品牌的全部婴儿奶粉产品。其中,多美滋从中国召回奶粉302吨,可瑞康生产商Nutricia从新西兰召回的奶粉达67000罐。仅在中国内地就接到约20万次客服咨询。
资料显示,2012年,达能集团销售额超过200亿欧元,婴儿营养品部又是达能旗下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该业务部门2012年销售额为42.57亿欧元,比上年增长近10%,而亚洲地区正是业务增长的主导。
本次事件中,达能在华受影响最大的是多美滋品牌。以销售额计,多美滋去年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11.7%份额。预召回事件前,多美滋还刚刚因纵向垄断被发改委处罚1.7亿元,并因此降低了一些产品的售价。除了多美滋,达能旗下新西兰品牌可瑞康和荷兰诺优能,也分别在2011年和今年进入中国。
达能集团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恢复这些市场的销售,但为了进行召回和恢复销售,达能集团发生了本期未准备费用。
达能集团首席财务官Terisse预计,虽然该事业部第三季度销售额将下滑,但达能集团本季度仍将收获5%的自然增长。达能希望通过积极行动恢复市场,以保证集团的年度增长和利润目标。
尚未对恒天然采法律手段
对于是否会对恒天然集团采取追索和赔偿的行动,FelixMartin明确表示:“目前还未正式决定对恒天然采取法律手段。”
FelixMartin进一步说:“是否采取措施需要等待以下两个评估结果:一是评估该事件对多美滋带来的各种损失和开销;二是希望得到‘预防性召回’之前测试方的相关文件。”他估计,要评估事件的损失可能要花费几周到几个月。
恒天然受肉毒杆菌污染事件给达能在亚太地区的奶粉业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从多美滋方面所介绍的情况来看,恒天然在与下游企业的沟通上存在问题。
“这种情况如果再次发生,我们也会把产品从市场上召回。”FelixMartin说,恒天然还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供应商,唯一的遗憾是它应该更早地通知达能,“这样我们就能一起工作,用我们的检测方法来验证。”
据FelixMartin透露,多美滋于8月初单方面得到恒天然的检测通知说产品可能有问题,但恒天然并未提供测试方的相关文件。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敏放在会上介绍称,目前被召回的产品被德国和美国等地实验室多方检测,通过1400多项测试,但并未发现有任何问题。
8月2日,达能集团收到新西兰政府和恒天然发来的声明,警示恒天然向达能亚太区4家工厂供应的部分原料,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随后,达能对亚太区8个市场相关批次产品实施预防性召回。
8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经过重复检测,确认那些原料并不含肉毒杆菌。与达能旗下多美滋、可瑞康一起卷入毒菌事件的,还有雅培、可口可乐、娃哈哈等。有业内人士对多美滋及雅培等客户的损失进行粗略估算,预计此次下游公司的损失金额将在1亿元以上。
[相关链接]
进口禁令仍未取消恒天然高管将来华
目前,达能和恒天然仍保持合作关系,但是双方的合作目前面临着来自中国禁止进口的障碍。
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卢敏放表示,正积极要求恒天然与国家质监总局就原料进口的限制问题进行磋商,但公司还在等待恒天然的回复。
据悉,自上月初以来,中国禁止进口恒天然生产的乳清粉、基粉,以及以恒天然乳清粉蛋白为原料的澳大利亚生产的乳清粉和基粉。这些原料被国内奶粉商进口用以生产成品,但该禁令目前仍未解除。
为保证原物料供应,多美滋已调整了供应体系。FelixMartin说,达能已在其他地区购买乳清粉到澳大利亚生产基粉。
卢敏放说,这次受牵连需召回的多美滋奶粉约448吨,其中有300多吨已经召回到公司所在地上海。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这些产品将不会再流入市场。
另有消息称,本周恒天然集团董事长约翰·威尔逊和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思将带领恒天然董事会成员访问中国,这将是8月以来这家新西兰乳业董事会的来华首秀。
据新西兰媒体报道,该国负责食品安全的初级产业部负责人也将在本周访华。新西兰总理暂时不会前往中国,在未有调查结果前他将不会成行。
恒天然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将对客户负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且从披露至今,新西兰政府对恒天然发起了2宗调查,恒天然公司自己也有2支队伍在自查,恒天然管理团队中目前至少已有3名中高层相继离职,但就目前来看,这一次事件的负面影响仍然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