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零售业繁荣背后症结难解 南京路人气东移

上海零售业繁荣背后症结难解 南京路人气东移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给出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55家百货店累计实现销售305亿元,同比下降1.1%,是自2010世博年以来出现的首次负增长。 55家百货中,有53%的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其中23%的企业销售额降幅达到两位数。在排前20名的百货店里,就有11家企业出现同比下降,其中4家降幅超过10%。
商圈林立分流人群、商品雷同无竞争力、“快时尚”攻城略地占百货资源,电商猛烈冲击改变消费模式“四面楚歌”之下,2013年,繁荣的南京路也难掩颓势。
南京路游人的调查,与百货业的销售数据不谋而合。
·问诊·
症结一:新商圈分流
过去10年,上海人买东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南京路,要么上淮海路。现在,不仅徐家汇作为新兴商业圈已经成规模发展,同时,各个社区都有了自己专有的区域商圈。中山公园、静安寺、陆家嘴、八佰伴地区、大宁、打浦桥、五角场、南方商城、莘庄……几乎在上海每隔三四公里,就能找到一家大型的购物中心。于是,南京路上就只剩下来参观“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外地游客了。
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国定也表示,十年前中国百货商店一统天下,当时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商业零售的业态稀缺。而如今中国商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快时尚、电商、专营店……各种商业业态的出现,大量分流消费者。 “在上海,已经在营业的大型购物中心已经超过100家,预计今年还会新开30~40家。大型购物中心那种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一站式商业形态,必然会分流一大块人群。 ”
此外,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原先南京路步行街一直是第一百货、新世界这块西段人气高,东边人气低的状态,但近年来随着东段年轻化购物中心的开业,以及改造后新外滩的亮相,逐渐有将南京路商圈的人气由西往东带的趋势。东段年轻品牌时尚中心的崛起,直接影响到了西段的人气。购物直接从地铁二号线“南京东路”站出,围绕南京路河南路路段逛到外滩折返,成了很多年轻人的路线选择。
症结二:千店均一面
业内表示,按照传统观念,百货公司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解放初期的百货店甚至销售牙刷牙膏自行车。但如今,超市、零售家电的连锁业态出现,让百货业重新定位“精品百货”,实现重生。但这两年产品同质、品牌重叠的情况严重,百货业难有自己的特色,也无法在顾客中形成口碑。李国定同样表示,“过去是因为经营好,报表看,所以"千店一面、没有个性、营销模式单一"这些早已存在的毛病一直被掩盖了。 ”“租柜台、拿扣点的联营联销的模式,在我国百货行业中存在,甚至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路,要想改变,将会碰到很大的困难。 ”李国定坦言。
症结三:快时尚“吸血”
这两年,南京路还发生了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欧美为主快时尚品牌专营店。
南京路由东算起,FOREVER21取代了老介福,宏伊广场里有GAP,353广场开了ZARA和Mango,华联商厦里有优衣库,再过去还有美邦、ME&CIT、李宁三家旗舰店……这些快时尚品牌所侵占南京路的比例越来越高。 “作为百货公司的运营者,不一定喜欢这些快时尚品牌店进入自己商店。因为它们就像是吸血性经济,侵占大量资源,却无法对整体经营和档次带来很明显的帮助。反而会割断商店经营结构,分散店铺客流。 ”有百货经营者对记者坦言,快时尚采取的复制商品、快速扩张的策略,一定有新网点开出客流就将分散。长久来看,对商店培养出稳定、忠实用户没有益处。
症结四:电商大冲击
去年12月,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豪气十足地向原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马云设了一个“亿元赌局”,赌的是10年内传统零售行业并不会被电商取代。直至今天,“王马”二人的争辩依然各自有众多拥趸,但不争的事实是,电商们近年来堪称狂热的发展劲头,以及淘宝天猫“双11”单日创下191亿元销售额的辉煌数据,给疲态尽显的百货业一击沉重的“当头棒喝”。 “我在百货公司里做了30年了,但当我看到每个礼拜家门口都有快递送来我太太和女儿网购的包裹时,也不得不承认,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百姓最寻常的消费模式,它甚至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永安百货总经理丁洪亮对记者坦言。其实,不少百货公司经营者,都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网络购物对传统消费理念费带来的巨大冲击。 “我们很担心,传统零售业若跟不上变化,不尝试电商,说不定会像柯达一样,因为不能从传统转向革新而遭遇失败。 ”
一份官方数据已经显示,一些老牌零售商的顶端地位逐渐被新零售业态取代。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公布 “2012年连锁百强名单”显示,前年位于榜首的百联集团,去年的销售额为1220.52亿元,被苏宁云商以1240亿元追上,成为“百强”新第一。
“网购帝王”淘宝的业绩并不算在这份榜单内,但其盈利能力却更为惊人。经历完著名的“双11”后,阿里巴巴在2012前11个月就完了1万亿元的销售业绩。按此计算,淘宝+天猫的总交易额占2012年全国GDP总额51万亿元的2%。更是相当于以其一己之力,抵过了云南、贵州、甘肃、新疆、海南、宁夏和青海七个省去年消费品零售额的总和。
蚕食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后,更令这些经营者感到悲哀的是,不少百货商店的柜台,逐渐沦为网购一族的 “试衣间”、“咨询台”、“验货区”。这个族群如今还逐渐向 “40、50、60后”蔓延。 “百货公司投入巨大成本招揽品牌、设置店铺、聘请营业员,最后却为网络消费服务。 ”南京路第一百货办公室负责人张为人对记者表示,如今到百货公司里来试、问、看却不买的客户越来越多。 “网上商品大多比百货公司里便宜不少,我们很不甘心,但这是现实。面对这种态势,我们百货公司能做的,是以质量、诚信和服务取胜,同时增强自己特有的品牌实力。 ”
·开方·
第一医药
错位经营
第一医药商店经理罗发强透露,在多轮医改的政策驱动下,药品价格这两年不断下降,特别是进口药的降价幅度很大,导致中西药品的营收比重下降。而化妆品营销,因受电商冲击,营收从最高峰跌落到几近三分之一。“对此,公司积极转变产品品类,比如针对参茸类消费者不敢轻易在网上购买的高价产品,店内扩大布局,错位经营。参茸产品去年营收1.7元亿,占店内总体营收近一半的比例。 ”罗发强说。
“我们一年四季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做柜台调整,商品调整,找出更多卖得动的产品,迎合顾客的需求变化。 ”罗发强告诉记者,前几年第一医药还开设了网站,希望通过网上网下联动,扩大营销收入,但是网上购药执照“难产”,目前只购物不卖药。
第一食品
一手货源
对于这次全新改造,在第一食品坚守40年的许列柯感到自豪又自信:“第一食品卖的是"必需品以上的东西"。 ”许表示,虽然通过网上购买零食方便又快捷,但却取代不了实体商场所具备的互动感和专业性。第一食品要带给顾客的是“食品百货也能时尚,高端各国美味价格却又亲民”的感官体验。
“南京路各家商店的同质化经营越来越明显,第一食品要冲破桎梏,达到现代流行和传统特色的和谐统一。 ”第一食品利用“自采制”的方式采购进口食品,不仅产品独特,而且降低流通渠道中的成本,为顾客追求“亲民”价格。
“以前进口食品需通过品牌代理商层层转手进入国内终端渠道,但我们则是“自采”,在全球各地设立一线采购员,与食品生产商直接建立联系。目前第一食品有超过600种进口商品是“自采”,定价比国外零售价高出20%,这其中包括了物流、关税、损耗等各种成本,所以严格意义上说,第一食品卖的价格并不贵。 ”同时,第一食品还积极延长产业链,做自有品牌的食品销售。它通过与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