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长尾时代来临

而对于投资来说,商业地产投资依然是一个高危动作,但我个人认为依然有很多投资机会,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基金频频进入成都,动辄整体购买。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投资商业物业,也应该像住宅一样,盯准刚需,即商业刚需的时代已经来了,或者说商业地产的长尾时代已经到来。
像这种鬼话———“住宅限购,投资商业地产的时代来了”,你还会信吗?

两年前,商业地产就是利用这种舆论制造,迅速蹿红,并把投资者烤焦的。

两年后,还有媒体把这种忽悠术做成标题,还做封面导读,竟然还敢用超大粗黑体。

2010年下半年开始,成都商业投资,从购物中心的散售商业到LOFT、SOHO,从写字楼再到底商街铺,全线套牢很多投资者,五六万一平方米的商铺满大街都是,还出现过20万一平方米的商铺,这种商铺,在合法的经营范围内,能通过租金回本,无论是打死我还是打不死我,我都不会信。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我认识的很多投资者,最近两年投资商业地产的,租金回报基本上跑不赢房贷,跑不赢CPI,两年前买到的商业投资产品,基本上还可以原价再买入,价格不跌就算好事。所以2012年全年,成都商报房产版,连续三次预警成都商业地产投资风险,主题为《忧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住宅限购后,从2010年开始到2011年两年的商业狂涨,已经用完了商业地产增长的红利。2013年,很多商业地产在租金回报现形的影响下,我们看到很多“返租”这种形式开始在市场“还魂”,尤其是一些酒店公寓、SOHO、LOFT产品等,签订一家酒店,说一个动人的回报率,这个回报率基本能跑过CPI或者理财产品,但是这个看上去的美丽投资中,投资者依然险影重重。首先,很多投资回报率并不是市场给的,有的甚至是开发商为了带动销售,通过暗中补贴,让投资回报率看上去还不错;其次,返租协议做局,签订返租的只是物业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业需要自己找商家,所以,开发商的返租协议大多只是一个局,我给你一个投资回报率的参考———你看,我这里的房子可以租xx元,然后这就转化成投资者的回报预期,而实现这个回报很难;再者,很多返租协议只签订三年,三年后开发商哪里管你洪水滔天,所以看到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率的合同,投资者立刻念三遍“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这样的回报率,开发商为什么自己不持有呢?最后,很多返租协议一签签20年,中间只涨一次租金,而且只涨5%,20年一个固定的回报率,这基本无视通货膨胀带来货币贬值的存在。

人气才是第一原则

2013年,商业产权物业,正在消化“土地高商业比例”带来的阵痛。在过去几年,很多商业物业的产生,并不是企业的意愿,而是在土地规划上“被商业”,动辄50%的商业比例,大量的企业没有能力运营,最后只能弄一些LOFT和SOHO去完成指标。而在2013年的计划土地供应中,商业指标已经有所下调。

而对于投资来说,商业地产投资依然是一个高危动作,但我个人认为依然有很多投资机会,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基金频频进入成都,动辄整体购买。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投资商业物业,也应该像住宅一样,盯准刚需,即商业刚需的时代已经来了,或者说商业地产的长尾时代已经到来。

所谓长尾,即那些我们经常忽略的商业品种,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长尾理论的作者把它描述为,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转移,从需求曲线的少数热门(主流产品和市场)转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和市场。按照传统思路,商业投资应该追龙头、“傍大款”,但是长尾理论告诉我们要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市场。

在商业也要盯刚需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改变以往总是盯着高端或者富人的想法,转向年轻人甚至屌丝。城东三环外某小区,品质不高容积率挺高,毫无卖相,但是想不到的是小区底下的商铺竟然可以租到200元每平方米,这就是商业刚需。而记者曾经到访过龙泉一汽大众的厂房,因为大量的产业人群,在厂区门口卖各种小吃的摊位摆满了一条街,人气爆棚;而高新西区富士康周围,一个卖水的大妈可以月入一万,这就是商业的刚需品种,而这正是商业地产投资的蓝海。

让品相高端、定位等虚头巴脑的东西见鬼去吧,人气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