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商都状告海航置业 黄光裕商业地产梦破碎

今年年初,海航集团先后与国开行、中国银行等连续签订授信协议。截至目前,海航集团共有已获批授信额度3600亿元,目前使用了1000多亿元,仍有2000亿的授信空间未被使用。
曾经承载了黄光裕商业地产梦想的项目,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国美商都近日再添新变数。

最新消息显示,国美控股下属的国美商都建设开发公司因“国美商都”资产转让合同“买方违约”事由将海航置业及担保方海航集团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据悉,具体则为2011年国美商都与海航置业签署协议,海航置业以57.5亿元总价收购“国美商都”项目约56万平米的物业资产,至今将近两年仍欠付合同本金约20亿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数亿元。

国美商都负责人于星旺对媒体表示,海航置业一方本应在2011年7月底前交齐全款。到期时,海航置业还有上述尾款未交付。并称,海航置业之后多次以资金困难为由,拒绝交款,双方经数次沟通、协商未果。因此,国美商都起诉海航置业。

据悉,目前北京市高院已立案,并将近日开庭。

海航置业收购争议与资金迷局

虽然2011年年中国美商都已经和海航置业签订了收购协议,但直到2012年8月,该笔买卖才正式曝光。

事实上,对于海航置业收购之事,自外界得知此消息之后,就充斥着各种表示担忧和不确定的声音。

在各方议论之中,最大的争议在于针对这个国美耗费六年、历经了5任总经理的项目,海航置业是否能顺利盘活。

有分析人士曾认为,“只要拿下国美商都之类的项目,海航就可以粉饰上市业绩报告,毕竟,重资产的投资总比‘购买飞机’更有‘钱途’。”

海航集团最近几年疯狂获取地产项目,但很多项目拿了之后就“冷藏”起来。原因很简单,海航打算“收集”几百亿资产之后,做成一个‘商业地产’资产包,整体出售给商业地产基金等机构。

据知情人士介绍,海航置业的运作主要与持有物业有关,具体为通过收购以后得来的项目出售或经营,项目比较小。

显然,国美商都就颇为符合这样的定位。

然而,如今看来,海航置业不断获许类似国美商都这样的商业项目,似乎并不是为了整体出售给商业地产基金。

从海航置业近年来频频四处借壳欲登陆资本市场的举动来看,一个更为合理的推测是,这些收购而来的项目或许是为海航置业成功上市之后准备的注入资产。如此一来,海航置业的上市估值可迅速做大,对于比起经营房地产业务更为擅长资本游戏的海航来说,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安排。

因此,对于业内人士指出的“国美商都从一开始就定位不清晰,业态配比、是租是售均不明确,后期招商亦不成功,即使有企业接手,后期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才可能将项目盘活”之说,海航或许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然而,海航置业始料未及的是,从2011年开始,其借壳之路充满变数并不顺利,在入主ST筑信陷入僵局、海航酒店收购绿景地产宣告失败之后,海航置业最新的借壳九龙山之事也陷入新旧股东之争。

另一方面,海航置业背靠海航集团这个超级大靠山,其“资金困难”之说多少让人难以信服。

今年年初,海航集团先后与国开行、中国银行等连续签订授信协议。截至目前,海航集团共有已获批授信额度3600亿元,目前使用了1000多亿元,仍有2000亿的授信空间未被使用。

虽海航系仍有不少资金纠纷,如2011年,海航与希腊家族企业Vafias Group、挪威奥斯陆上市的Golden Ocean以及总部位于挪威卑尔根的Spar Shipping等几家中外船商均发生了租金纠纷,牵涉12艘轮船,所欠金额超过5亿。2012年至今的九龙山股权纠纷、大新华物流拖欠船租纠纷,2013年1月,华融金融租赁曾向法院提出对海航采取财产保全申请等等,但对于拥有2000亿授信未使用的海航来说,这些纠纷的资金额度实在难以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