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资vs台房市三:陆资力推商用地产交易火热
▲101大楼
3月底,香港壹传媒集团在台媒体出售案破局,壹传媒老板黎智英因为在台创办《苹果日报》、《壹周刊》,成为台湾的风云人物,他把台湾媒体业态搅得风生水起。许多人不知道,黎智英在台不仅投资媒体,还大手笔投资房产,一次性在台北新生南路、毗邻大安森林公园的“顶高丽景”买下9户豪宅。与他持有同样眼光的,还有以生产康师傅闻名的顶新集团的魏家兄弟。近年魏家兄弟先后在台北仁爱路“帝宝”买下9户豪宅,帝宝是全台湾的标志性豪宅,是顶级社会地位的象征。不过,与投资岛内商用地产相比,魏家兄弟购买9户豪宅,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投资岛内商用地产,才是魏家兄弟的最爱。
地价屡创新高
2009年,顶新魏家兄弟以37亿多元(新台币,下同)拿下台北101大楼近20%的股权,成为最大的单一民间股东,至今增持股份到37%。
在此之前,虽然贵为全台最高建筑,101大楼经营却是“高处不胜寒”,许多场所租不出去。2008年陆客赴台游启动,2009年陆企赴台成行,101大楼一下咸鱼翻身,不但陆客喜欢往里面的高档商店跑,大陆企业也喜欢在这第一高楼设点办公,如今大楼办公场所、店面经常供不应求。魏家兄弟投资岛内商用地产,因101而一炮打红。
2010年1月28日,台北市仁爱路一块116坪(1坪相当于3.3平方米)土地,售价7.89亿元,平均每坪679万元。同一天,台北市罗斯福路一块87坪土地,售价6.27亿元,平均每坪719万元,创下当时全台最高纪录。
仅仅过了两年多,天价屡被刷新。位于忠孝东路与敦化南路交界处的顶好市场一楼店面,每坪均价超过千万。2012年8月17日,富邦金控以67亿购买台北西门町万国大楼,平均每坪土地价及楼面价为1733万元,是至今台湾最贵单价地产。
陆资身影闪现
2010年10月,位于台北忠孝东路四段的安泰商业银行出售一楼店面,161坪店面售出9亿元,平均每坪557万元。台湾淡江大学副教授庄孟翰向导报记者称,该店新主人是亨得利公司,亨得利是大陆高级消费品零售及代理商,商品以中高级名表为主,这次是有陆资背景的企业首次公开竞标台湾房地产。
继亨得利首开先河之后,同样有陆资背景的一家私募基金出资26亿元,买下士林夜市“园山一号院”的一间店面,看好该地具备陆客自由行带来的巨大商机。
庄孟翰称,从2009到2012年间,台北市精华地段商用地产价格涨幅最大,几乎都在50%至100%之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陆客自由行。自由行陆客集中在台北市101大楼、忠孝东路、西门町、士林夜市、永康街一带购物,自然催热相关地段的店面。
陆企、陆客赴台,无疑给岛内办公场所、商业店面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加上陆资的积极加入,大大激励着其它资金入场。
寿险资金称王
据戴德梁行台湾分公司研究报告称,2011年台湾商用不动产交易金额创历史新高,全年交易1378亿元,其中岛内寿险公司投入567亿元,占全部交易额的41%。寿险公司投资标的偏好办公大楼,主要看中其租金收入的稳定性及资产管理的单纯性。
庄孟翰指出,四成五的台湾人口集中在新竹以北的北部地区,因此房地产市场重心在北部;而台北市与新北市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近三成,成为重心中的重心。
台湾北部地少人多,以台北市最典型,该市土地供给量稀缺,产生“闭锁效应”,造成土地标售价越来越高。台北市又以大安区、信义区为最精华区块,全台“地王”几乎都出在这里。
今后在陆企陆客逐年增长的租购需求下,并且在土地供应呈“闭锁效应”的作用下,各路资金入场积极性升温,加上台当局对这块管控并不像住房领域严厉,因此,台北商用地产价格逐年摸高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陆资是台湾商用地产涨价的重要推手,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