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已锁定塑化剂污染源头 问题或在包装线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星期,白酒塑化剂风波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之一。有媒体报道称:塑化剂超标高达260%,并称塑化剂可能给人体带来极大危害。随后,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后确认,酒鬼酒等部分白酒产品中的确含有塑化剂成分。那么白酒中的塑化剂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白酒企业生产等环节到底存在哪些隐患?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央视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准独家进入酒鬼酒厂内,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调查。


  [调查]生产现场不见任何塑料设备
 
  白酒酿造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发酵、蒸馏、窖藏、包装等生产环节。在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首先来到了原材料的预处理车间,车间里有许多个方形的池子,其中有的池子正在对酿酒的主要原料红高粱进行浸泡,有的池子则装满了等待注水浸泡的红高粱。
 
  记者注意到,用来浸泡高粱的池子全都由不锈钢板制成,并没有塑料部件。浸泡好的高粱随后被运到车间蒸制,蒸熟的高粱从蒸锅中移出后,被铺到冷却板上进行冷却,这些冷却板也是用不锈钢材料铺设的。
 
  随后,工人将糯米、玉米、面粉等原料和经过高温蒸制的高粱、稻谷混合均匀,加入酒曲后送到陈年的窖池进行发酵,记者察看并记录了这些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容器,发现都是铁质或不锈钢材料制成,并没有塑料材质的东西。
 
  经过60天发酵后的混合原料被送进钢制的蒸馏塔,随后,原浆酒就顺着蒸馏塔底部的管道流到了储酒用的酒桶里。记者注意到,管道、储酒桶也都是不锈钢材料,而不是塑料。湘酒鬼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告诉记者,从2006年开始就用不锈钢了。
 
  当装满原浆酒的不锈钢酒桶被运到窖藏车间后,一桶桶原浆酒被倒进大储酒缸中,储酒缸是陶制的,酒缸的封口盖是木制的,盖和缸之间用来密封的是薄棉絮,并不是此前传闻的塑料薄膜。
 
  最后,勾调好的原料酒通过架设在车间之间的不锈钢管流向包装车间的不锈钢储存罐,在全自动包装线上进行罐装、封口、包装的工序,最后完成成品酒的生产。
 
  在生产现场所有的外露部分,从生产用具到输酒管道,从发酵设备到存储容器,记者没见到任何塑料材质的生产用具或设备。据记者的现场调查,即便是在需要频频更换输入和输出管线的过滤机房,采用的转接管也都是不锈钢软管。
 
  [困惑]白酒中塑化剂检测误差很大
 
  根据媒体的送检和质检部门公布的检测结果,酒里存在塑化剂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问题让质检部门和企业在查找原因的过程中也十分困惑。
 
  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心国说:“我们从工艺上,从酿酒,就是曲酒酿造,从储存,从勾兑到转运到包装,每个环节我们都进行过风险排查。我们在我们的基酒方面,在储存方面,都没有发现我们这个酒含有塑化剂。但是一进入包装线以后,我们抽查的时候,就发现塑化剂在酒里头的残留量时高时低,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所以我们就比较困惑。”事实上,感到困惑的不仅仅是酒鬼酒公司一家白酒企业。今年七月,中国白酒协会一份关于检测白酒中塑化剂有关情况的汇报材料中就提到: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塑化剂DBP标样进行跟踪测定时发现:塑化剂DBP 的最初出峰面积是965251单位,31小时后达到最高值1972864单位,两者数据相差104%。而38小时后,跟踪数值又回落到1470571单位,但还是高于初始数据52%,远高于国标规定相关检测方法误差小于15%的范围。也就是说,在采用同样检测方法的情况下,白酒中塑化剂DBP的检测误差很大,这和企业排查时遇到的情况不谋而合。
 
  [原因]酒鬼酒公司自称锁定三大元凶
 
  基酒没发现问题,窖藏后的原料酒也没问题,可原料酒一通过包装线罐装后,就或多或少能检出塑化剂,因此,企业将怀疑的目光锁定在了包装线上使用的塑料瓶塞和自动包装线装置里面采用的塑胶导管上。
 
  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心国说:“第一可能是我们那个(塑料)酒瓶塞,第二可能在包装线上,自动包装线上,有一些小的塑胶管。”
 
  酒鬼酒公司出示的瓶塞检验报告单显示,企业使用的瓶塞根据相关标准检测为合格产品。但由于塑化剂较容易在酒精中溶出,目前的国家标准也没专门针对和白酒生产环节有关的塑料产品制定塑化剂的含量标准。因此相关塑料产品也就没有专门针对塑化剂进行过检测。
 
  质监部门的风险监测显示,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我国部分白酒产品中均被检出含有塑化剂,并初步确认这些塑化剂来源于生产、储运过程中的迁移或者环境影响。而酒鬼酒公司也已锁定了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一个是自动包装线上的小塑料管,另一个是塑料瓶塞,还有一个就是去年包装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一段长达10米的塑料输酒管。该公司表示将尽快采取措施,改进包装、杜绝可能产生的塑化剂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