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托起600万人的希望
茶叶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文明的饮料之一。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种植、加工、饮用茶叶的历史已有几千年。相传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是生活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先人“濮人”。普洱茶以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而得名。据道光《普洱府志》记载,早在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辖地内就已经开始种茶。到了清朝,普洱茶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从此,普洱茶沿着茶马古道销往各地,为世人所熟知。
据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常明在致采风团一行的欢迎辞中介绍,云南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位。统计表明,2006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371.3万亩,投产面积267.3万亩,总产量13.82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加47.9%、27%和74%。茶叶综合产值约10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亿元,工业产值50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9倍和6.1倍。全省茶农纯收入24.4亿元,人均407元,茶农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0%。
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告诉记者,茶叶是“云烟”、“云花”、“云药”、“云茶”四大农业传统产业之一。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流域的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四位一体”的地区。主要包括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汉、傣、彝、佤、哈尼、拉祜等26个世居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对增加茶叶主产区600万农民的收入,对稳定边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其它作物和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者随采风团一行,先后对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优越的立体生态环境,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独特的茶叶加工工艺,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采访和体验。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云南省建成茶叶初制所(厂)500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以上;发展茶叶精制厂100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以上;茶叶产品包括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等七大类,已有130多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或无公害产品认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现象”在国内外影响的日臻深远,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后发酵加工工艺,越沉越香、历久弥新的品质特征,以及深厚绚烂的文化色彩,深受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为茶学、医学和饮食文化界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采风活动结束之前,云南省茶办主任杨善禧主持召开了记者见面会。媒体记者代表根据考察采访中了解的情况,向云南省有关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尽快将普洱茶列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进行扶持;整合资源,规范市场;树立品牌意识,创立更多知名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普洱茶推向世界;避免盲目扩张,走优质优价的路子;继续做好普洱茶宣传,吸引更多消费群体等。杨善禧表示,将吸取和采纳记者的建议,从原料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弘扬茶文化等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力争使普洱茶成为盛开在云岭大地上的一朵奇葩,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