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写字楼投资迎“黄金时代” 前7月商铺成交过万套

武汉商业地产

  回报率保持上升

  武汉商业地产已形成商铺、写字楼、产业地产等蓬勃发展的细分产品,让各自的开发商完成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普遍比较丰厚的回报率也让投资者们实现了“钱生钱”的飞跃。

  商铺:投资者最喜爱的金铺

  在去年国家公布的国内城市社会消费品总额排名中,武汉以295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7,其中各类商业地产项目贡献巨大。

  武汉商圈从最初的武广、中南、钟家村三足鼎立,到眼下8大商圈竞争(江汉路、王家湾、徐东、街道口、光谷等),外迁趋势明显。

  据某研究报告,2011年武汉全市几大商圈的商业营业面积达到334万平米,繁华商圈日均人流量可达上百万。

  最先看准武汉及周边城市强劲消费能力带来商机的,是本地的商用开发商,其开发的商业物业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而新世界、瑞安、万达、和记黄埔等开发商也纷纷进入武汉。

  在成熟或新兴商圈的出售型商铺产品,因其培育期短、租金回报高等优势,商铺成为金铺,为投资者的最爱。武广、江汉路等核心商圈的平均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500~1500元,新兴商圈如菱角湖商圈的租金为每平米每月180~500元,租金水平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

  产业地产:从汉口北走向全国

  武汉在发展专业市场等产业地产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方面,优势得到极大发挥。

  已经初具规模的汉口北十大商贸物流市场群,其业态涉及装饰材料、家具家居、小商品、副食品等等,目前除投入运营的中国家俱CBD(拓展选址信息)、汉口北批发第一城外,还有汉口北国际商品中心、四季美农贸城、五洲国际建材城、汉口北汽车大世界等处运营或销售招商阶段。

  去年,汉口北的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家俱CBD等五个汉口项目,占据产业类项目成交榜单的前五位,累计销售就接近50亿元。

  卓尔发展去年赴港上市成功,随后完成对阳逻港大股东中基港口的收购,同时旗下的京津、沈阳、西安、成都、长沙的商品物流中心等开发计划已经展开。

  在光谷、吴家山等区域,以光谷软件园、银湖科技园等为代表的产业园项目,也受到了入驻企业或投资者的青睐。

  写字楼:投资黄金时期到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质量的激增,武汉每年高端写字楼市场的需求量增长在20%以上,现有甲级写字楼一直供不应求。

  同时,随着楼市调控政策对住宅市场投资需求的抑制,不限购、不限贷的写字楼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而写字楼开发商也顺应市场需求,开始由只租不卖转向租售结合,并注重物业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以保证客户入驻后的高品质形象与服务。

  据统计,2010年武汉整体写字楼市场空置率已由此前10%左右骤降至3%,写字楼平均租金涨幅在10%以上,2011年武汉写字楼成交均价达8600元/平米,较去年上涨30%,万达的三个项目写字楼累计成交近5000套。

  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新推高价写字楼物业的刺激以及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多家甲级写字楼大幅提高租金。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武汉甲级写字楼租金上涨至每月每平米86元,环比上涨11.8%。

  前7月商铺成交过万套 武汉商业地产盛宴仍在

  远离调控,与城市GDP共发展,仅从数据来看,今年1—7月,武汉商业地产销量,仍保持平稳上扬。今年前7个月,全市成交商铺数量超过1万套。然而,“量价齐升”的表象,无法掩盖内里的暗潮涌动。商业地产的空前繁荣,带来的同质化现象,蔓延数年,已成症结。尽管不少地产开发企业开始正视这一问题,为自家的项目冠以“地铁综合体”等主题概念,但不少商业项目地产的规划、品牌招商仍是依葫芦画瓢。任何一个野蛮生长的产业,都会经历不断复制,产业调整,而后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子。现在的本土商业地产,仍处于复制阶段,但在业内人士的眼里,距离调整,已经不远。所以,如果说2012年前的武汉商业地产,对于投资客而言,是一场回报丰盛的饕餮盛宴,那么,今年的商业地产市场,盛宴仍在,饕餮难继。  

密集的都市综合体

  从没有哪一年,像今年一般,都市综合体的概念,被彻底透支。

  “3年前,都市综合体还是件新鲜事。而今,城市哪个版块内还没有都市综合体,简直成了稀奇事。”李国政说。

  2012年,市内主要片区,都市综合体的数量,直线上升。大武汉1911在菱角湖片区,直面万达广场的竞争,距离两个项目不远处,还有武汉CBD;规划中的滨江商务区,有绿地国际金融城、积玉桥万达中心及武汉中央文化区;首义片区,南国首义汇和汉飞逛逛街,正在酣战;就连商业高度饱和的江汉路片区,宝丽金中央荣御商业街,也来凑热闹。

  这些风生水起的都市综合体,运营模式大体类似。引进主力店,品牌招商和住宅销售同步跟进,部分项目规划有写字楼、酒店等等。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武汉两江三镇的格局,也为都市综合体的生长,提供了绝佳土壤。”李国政说,“但都市综合体的高集成度,大辐射力,是以片区内人群的消费力和成熟的运营管理团队密不可分的。大批量都市综合体的涌现,必将引发片区内的恶性商业竞争。”

  高度类似的品牌招商

  今年6月,某商业地产项目的品牌招商会现场。主持人尚未宣布主力商家,坐在下面的人已经开始踊跃预测。“星巴克和costa之间必出现一家;大润发和家乐福之间肯定会有一间;米乐星和公馆中会有一家进驻。”投资人张女士说。

  品牌进驻商家名单宣布完毕,张女士的预测,全中。

  目前,武汉商业地产的品牌招商,均为依托开发商或商业管理团队的资源,先期签约百货、院线、餐饮、KTV等主力商家,凭借他们的实力,促进商铺的租售。又因外地的商业品牌较难引进,本土品牌数量又很有限,以至于品牌招商的同质化。

  5年35%的忧虑

  同片区内都市综合体扎堆,品牌招商严重雷同,由此而来的,竞争加剧,商铺售价降低。据统计,今年1—7月,武汉商铺的成交均价为11700元/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3%。

  显然,不少本土地产企业开始正视这一点,在商铺销售上,融入了更多概念炒作。如,今年面世的多数城市综合体,都以地铁2环线即将开通为由头,打出地铁商业的旗号;其中的一部分,挖掘打下空间,打造地上地下商业组合拳;而几乎所有商铺,都安插上最少5年35%的投资回报率。

  然而,在李国政看来,无论地铁商业或是高额投资回报率,都只是宣传手段,若项目运营不成功,5年35%投资回报率的承诺,也只是泡影。在目前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要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差异化产品。“国外成功的商业项目,一定是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锁定某一类人群,打造专属于他们的商业项目。经过竞争调整,武汉的商业地产,或也将走上这条路子。”他说,“可以预测,往后5个月的本土商业地产市场,繁荣的景象还将持续,但销量增幅一定会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