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业版图:从9家百货商场到11大商圈
对于当时仅有200多万人口的武汉,能以“商场”命名的屈指可数:六渡桥百货商场、钟家村百货商场,规模稍大的还有江汉路中心百货商店。
经历近半个世纪的轮回,武汉商业版图从传统的9家百货商场发展到11大商圈。这其间的轨迹变迁,带来的是一座城市的繁荣想象。
老武商记忆
在武汉的商业记忆里,老武商是拓荒者,也是代表者。
1956年,汉口解放公园对街一间30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建起“武汉百货公司试验商店”,这便是武汉商场的前身。
1959年,改造后囊括6层楼房,营业面积达7400平方米,作为当时三镇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百货商场“友好商场”正式对外营业。
当年的老员工陈家明回忆,那时候“柜台和收银台间牵着长长的铁丝,营业员用夹子把账单和钱夹在铁丝上,"嗖"的一下滑到收银员那里,收银员算完账、收好款,再把账单滑回柜台交给营业员。”
但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武汉商场发展缓慢。“卖布的营业员既要会算钱,还要会算布票和工分券,速度算慢了,柜台前就要排起长龙。”
1983年,已经正式更名为“武汉商场”的武商在全国首开贷款改建旧楼的先河。当时的总经理毛冬声上京募款,经商业部特批,竟拿到一家香港公司120万美金的投资。为此有人打趣:“美金和香港公司,这两个资本主义色彩的事物,武商都沾了。”
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武商几乎每步都留下时代烙印。
1985年9月1日,武汉商场新楼开业。首日销售额即达216万元,为1959年的15倍。
1986年,武汉商场开启全国大型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先河。当年12月25日,武汉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股份制改造成功,将武商带入资本营运的快车道,1992年,武商开始筹划上市,找体改委、找银行,准备材料、查阅文件。在“用垮了两台复印机、盖完了100多个公章”后,当年11月20日,武商股票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湖北省上市企业第一股,中国商界异地上市第一股。
这些都还只是武商在资本领域的运筹帷幄,在圈地为商,规模聚合的基础上,其进行了更为大刀阔斧的改革。
2006年4月,47年历史的老武汉商场大楼爆破。次年9月,在大楼原址上,武汉国际广场揭牌亮相。而开业不足一年,广场便开始升级装修,当时此举颇令外界不解。直到2009年上半年,CARTIER、GUCCI等42个国际奢侈品牌相继入驻,武商的庞大野心才逐渐显露出来。
在武汉国际广场、世贸广场扎堆效应的吸引下,武广商圈迅速扩容,庄胜崇光、银泰百货、中百仓储、武汉工贸、国美电器和大福源超市等纷纷进驻。丰富的业态和成熟的体系让武广商圈迅速成长为以武汉广场、世贸广场及万松园商业街为中心,新华路及航空路为两翼的黄金走廊。
这一发展模式也为众多后起商圈所拥趸和模仿。尽管兴起各有故事,但其发展脉络都多少带有武广商圈的影子。
江北与江南
对于武汉商圈来说, 30年江北,30年江南。
汉水改道,将武汉一分为三镇。武昌独立于长江之南,汉口和汉阳则并列于汉水以北。仅仅只是这一水之隔,三者之间的发展、规模、速度便各有不同。
凭借地处连通长江和汉水的枢纽位置,港深水阔,武汉码头经济活跃。由此而来的是武汉早期沿江传统商圈的繁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汉口江汉路,以及与其隔江相望的武昌司门口。
20世纪90年代,江汉路几经改造,形成3个区段:江汉关至鄱阳街口,以金融业、保险业为主体;鄱阳街至中山大道,以老字号及现代国内品牌商品为主;中山大道至江汉四路,以中心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大型商场为主体。
当时的司门口则是武昌区中南部最繁华热闹的老街。它以老武昌商场为中心,云集了各类专卖店、精品店几百家。20世纪90年代,这条街的繁荣鼎盛达到高峰,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一度达到10亿元。
其后,伴随武汉市内线交通的完善,武昌的徐东和中南、汉阳的钟家村、王家湾等商圈相继崛起。逐渐形成以武广、江汉路、光谷、中南、徐东、街道口、司门口、王家湾、钟家村等为核心的11大商圈。
同时,随着这些商圈的扩容和升级,LV、GUCCI、Cartier、Dunhill、Givenchy、Hermes等众多国际一线品牌进驻江城。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董登新表示,多年前“汉口、武昌、汉阳各有一个主要商圈”的格局已被打破,“三足鼎立”正变为“群雄并起”。
“武汉三镇的传统商圈正在向多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地域板块效应。”他举例,“汉口商圈以高端消费引领武汉商圈新潮流、新时尚;武昌商圈则主打文化概念、科技题材,楚河汉街和光谷商圈就是最好的诠释;汉阳商圈实力虽弱,但它主打旅游牌和汽车牌,也算是一种独到的区域特色。”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武广商圈仍是这些商圈中的“绝对豪门”,消费的容量和质量都一度为其他商圈不能企及。武昌和汉阳的高端消费人群甚至不惜“舍近求远”,跨江涌向武广。
为此曾经有人调侃:“一到周末,堵在整个长江大桥上的车流,有至少一半是去武广购物的。”
但随着钟家村商圈的升级,王家湾商圈、光谷商圈的扩容,以及楚河汉街的揭幕,曾经依附于汉口的武昌和汉阳,开始在消费需求上显示独立。
其中以武昌的表现尤为突出和急迫。在区域之间的交通上,其与汉口仅有两座桥相连,且一座在中环,汉阳则有四座。
“近十年来,武昌从街道口电子一条街的繁荣延伸到光谷高科技繁荣,再到大学城的崛起,尤其是近几年来武昌大规模的地产建设,人口与人气再次聚集。”董登新表示,在这一轮商圈版图的东扩中,武昌的商业也开始呈现与汉口问鼎的趋势。
以楚河汉街为例,这一由万达集团斥资500亿元打造的中央文化区,开街之初即吸引ZARA、H&M、C&A、GAP、MUJI等国际时尚流行品牌旗舰店落户。在一定程度上与武广商圈形成了隔江的分庭抗礼。
黄金“橘瓣”
对于各自商圈的“划地而治”,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伍新木曾提出“橘瓣理论”
“就像橘子有几片橘瓣一样,未来的武汉会有6至7个主要卫星城,如江夏、新洲、东西湖等,这给城市外扩带来契机。”他说,“届时,这些市郊形成的商圈必将进化成城市区域商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则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城市功能区和卫星城的两种发展思路。”
“前者是在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化都市中,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彼此协调分工,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协调性的现代化大都市。”他说,“还有一些城市则采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相结合的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卫星城市连接起来”。
对于这些作为分散中心城市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阳逻新城、江夏、黄陂、吴家山、沌口和流芳等区域都有成长为新商圈的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规划。”
以东西湖吴家山为例,这一原本的市郊菜地,2000年获得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600133,股吧)技术开发区之后,武汉市获批成立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1999年底,金山大道竣工通车,从吴家山驾车到天河机场和汉口火车站不过20分钟。
进入21世纪,107国道东西湖段、金山公路、荷沙公路等一批连通区内外的交通干线改造完毕,吴新干线、湖陈线、柏银公路、东柏路等区内公路先后建成,东西湖12个场镇的区间公路全部贯通,这个曾经的500平方公里湖泽荒野,转化为现代化的“半小时经济圈”。
位于吴家山东吴大道与四明路交会处的北冰洋城市场,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规划显示,在这项总占地9000余方,总建面4.3万方,地下2层,地上9层的项目中,未来将成为东西湖区主要的商业设施。
而在距离东西湖核心区不远的舵落口商圈内,拥有750亩舵落口大市场、500亩万国汽配城,未来,还将建起600余亩的宜家MALL、投资18亿兴建的汉版迪斯尼——未来世界主题公园。目前吴家山核心商业区的人口有30多万,商圈内每年过往的客商也在3000万人次以上。
一切都与11年的光谷如此类似,前者早已成为光辉典范,在这些以吴家山为代表的卫星城中,谁将是武汉商圈扩容的下一个“黄金橘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