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业再掀技术升级风暴 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后,皮革业在2011年并没有迎来“柳暗花明”。相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问题和环保压力,以及汇率波动风险增加等,多重因素使得这个传统的制造业背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负。产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中国皮革业正在积极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前制革产业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环境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制革产业转型升级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头、腾蛟两地污染问题的需要,是拓展水头、腾蛟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的需要,也是实施“四大百亿产业计划”的需要。
绿色发展能永葆活力
在辛集市制革工业区,这里的制革企业一个接一个。而紧邻这些制革企业的是辛集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排污口可以看到,经过多道处理的污水清澈透明,闻起来没有异味。
这样的水质,在辛集市制革企业蓬勃发展之初是很难看到的。资料显示,1994年该市有800多家制革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生产,生产的废水都是直排,水又脏又臭,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污水治理是制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制革工业区,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统一供水、统一电热、统一管理”的“五统”运行模式。该模式为制革企业集中生产、综合治污、规模经营搭建了发展平台,引导本地全部制革企业和吸引一些外地制革企业进区建厂。目前,该工业区入区企业80多家,年产革皮3650万张,成为亚洲最大的羊皮制革基地。
温州皮革业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作为传统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温州鞋革产业缺乏研究能力。品牌与国际渠道,抗风险能力不强。当金融危机来袭,内部的诸多弊端就凸现出来,主要包括:产品档次比较低,产品同步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的创新。研发实际能力不强,制鞋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比较薄弱。人才培养滞后,缺乏复合型人才。
劳动力等要素的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尚未实现产业链的整合,缺乏现代物流市场。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污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如何引导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成为摆在政府经济部门的一个首要的问题。
加快整合产业的资源,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充分的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相关各方的力量,进一步整合鞋革产业资源,把分散的行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制鞋品牌企业外包定单本土化,全面提升鞋革、集群优势。做好原从事制革业毛皮粗加工和前工序的两百多加企业的整合重组工作,努力探索制革行业的集群化生产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优化结构,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皮革产业链中,制革是基石,但其污染问题成为生存发展的瓶颈,政府需引导制革产业进入符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阶段,进一步完善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产业链的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设计研发的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出的使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因此,为了克服产业同质化竞争,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企业要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形成以自主品牌为核心,以优良质量为根本,以渠道控制、设计创新为动力,引导市场和潮流方向的大型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