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企业转型 皮革业掀起“设备革命”
近期,全国各地企业掀起了一股淘汰老式生产设备热潮,“设备革命”已经开始“快步走”。各地皮革企业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降低能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同时,“设备革命”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淘汰、整治不是简单的限制发展,而是要整治提升,实现产业升级。这在皮革这样高污染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各地纷纷淘汰老式生产设备
近日,河南省政府对外发布公告称,河南省2011年度将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其中包括10家制革企业,共淘汰落后产能75.03万标张,焦作市7家25.93万标张,周口市2家24.1万标张,商丘1家25万标张。
而晋江皮革行业关闭污染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0年关闭严重污染的皮业企业,淘汰规模每年3万标张以下的皮革企业;第二阶段,在2012年前,进一步关闭污染的皮革企业和淘汰每年10万标张以下的落后产能;第三阶段,淘汰每年30万标张以下的皮革落后产能。据了解,晋江可慕集控区的63家企业,其中规模达到30万标张/年的企业只有5家。
设备更新给制革企业也带来了利好,高效节能的皮革设备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事实上,这也是一场机械企业的淘汰战,低质量的产品终究要被市场淘汰。
政府奖励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2010年,国家初步安排40亿元奖励资金。财政部表示,在资金安排和使用中,加强沟通协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商财政部门共同用好奖励资金,同时,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务院要求筹集资金,支持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广东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对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进行奖励。对于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要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保存,以备相关部门审核。
新设备推动皮革业健康发展
近日,一台据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革废水再利用循环设备”在商丘市一家化工企业投入运行。据介绍,该套“制革废水再利用循环设备”从研发到制成,历时五年,耗资近亿元,其中包含有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与会多位专家均认为,商丘研发的这套污水处理设施,从设备的规模,到污水处理效果,均处于该行业的领先位置。该设备可对产生的废水通过微生物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流、分解、再利用,保证了废水的安全性,比其他同类产品节能50%、节水达90%以上。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的。
被誉为中国“皮革行业科技先导”的温祖谋教授与会发言时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它的成功研制,在国外很多著名化工商中也是闻所未闻的。它完美实现了废液无限期循环再利用,最大限度降低了制革工业的污染,最大限度提高了生皮利用率,保护和净化了生态环境,实现了零排放,这也是该行业界的一重大突破。”
设备更新带来技术突破
“十二五”时期,制革行业的技术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革清洁生产技术,这不是某个环节的技术问题,而要体现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其中皮革化工和皮革机械的进步对制革清洁技术进步、新产品的研发起到关键作用;二是污染治理技术,特别是氨氮、总氮的处理技术是重点;三是充分利用原料皮资源,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薄层皮、水洗皮、装饰皮等。此外,制鞋、皮衣、皮件、裘皮服装等皮革制品更加注重使用环保绿色化料、高效节能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功能的研究和推广,同时开始探索产品舒适性、功能性研究及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随着“新型循环高效节水与清洁化制革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项目所开发的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及“绵羊皮制革清洁生产示范线”的建设,目前已在高吸收铬糅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成功,并通过示范线的成功,以点带面,推动海宁制革工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海宁市皮革制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组长、温州大学皮革研究所所长兰云军教授表示,未来制革技术将逐步向减少铬、氨氮等含量努力,这些技术的解决将大大提高海宁皮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值得欣喜的是,现在海宁少数制革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最先进的有机无铬糅技术,打破了延续100多年的制革传统。在下一步调研中,专家组将进一步完善制革过程中的清洁化技术,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让海宁更多皮革企业应用、推广。
随着皮革产品向高档化的发展,所需设备也必须同步跟上。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是使皮革机械稳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产品的开发及升级换代,必须滚动式推进,做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开发一代、调研一代,即“四世同堂”。要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皮革机械经验,同时自己敢于创新,在实践中生产满足制革工艺的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