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退市能效升级 中国冰箱业迎来变局

    政策激励结束,大企业纷纷扩产,能效升级迫在眉睫。变局将至,中国冰箱企业准备好了吗?

    农村市场的火爆推动了家电行业的发展,家电市场的规模也迅速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家电行业累计产值为9642亿元,同比上升31.4%。家电行业累计销售产值9184亿元,同比上升32.3%。2010年,家电行业企业平均产销率为95.2%。

    在家电下乡产品中,销售最佳的两类产品是彩电和冰箱。资料显示,家用电冰箱2010年产量达到7546.03万台,有7个月产量超过600万台以上的月份而在2009年仅4个月产量平600万台的月份。

    企业家是敏感的。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家电下乡来临之际纷纷上马家电下乡项目,却丝毫没有考虑一窝蜂式上马的风险。据悉,不少临时转型的中小企业尽管没有亏损,甚至有的企业赚取到了更多的利润,但是利润的来源却并不是依靠优良的产品做出了非常有效的销售业绩,而是因为为了组建厂房而买下的土地,在几年后翻了几番。正因为如此,有的企业热衷于建厂、扩产,但实际上在家电产品的技术开发上、生产销售的管理上投入的很少。

    这也直接导致这些企业在面对变局时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2011年底,山东、河南、四川的家电下乡政策即将到期,其他省市也有可能陆续停止。一旦没有了政策的激励,众多中小企业在大企业的压力面前,是转型,是竞争,还是倒下?

    有冰箱高管说,中国的小企业规模小,但转型快。有的企业一开始卖空调,当空调遇冷时改卖洗衣机,洗衣机市场趋缓后又开始卖冰箱。等冰箱市场饱和了又回头去卖空调。这些企业就是连续不断的转型、转型,实际上却没有对家电行业做出任何的贡献。

    具体到冰箱行业,当政策不再时,中小冰箱企业更缺乏动力,它们在大企业强大的实力面前将逐渐消失,市场份额将一步步的被大型冰箱企业吞掉。因此,未来两三年,也许将是冰箱行业发生剧烈整合的时期。冰箱行业将不再是现在的寡头领军、上百品牌混生的战国时代,将逐渐形成以超级寡头为主,十几个品牌为主的大格局。

    近期,西门子、海尔、美的纷纷扩充产能。2011年3月,海尔宣布合肥年产3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在中国的产能将接近2000万台;美的在安徽合肥、广东南沙和湖北荆州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预计未来5年内,美的冰箱年产能将达到2500万台;西门子更是在滁州建设了第二个冰箱生产基地,四条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再增加500万台。同时,美菱也计划到2013年将实现1000万台的产销目标,而海信年产能200万台的高自动化冰箱生产线也于3月投入试生产。

    这些冰箱行业的领军者并不是担心产能消化不了,而是看到一旦冰箱市场出现变局,不能最快的占领市场。

    寡头出现,市场也许会进一步引发动荡。这些寡头们会发现,尽管同行们减少了,直接竞争对手反而会更加强大,同时市场规模增长放缓甚至是下降的情况下,价格战也许不可避免。

    有专家曾表示过,中国冰箱企业是急功近利的,但它们也有各自的难处。


不少企业在企业定位、产品定位上模糊,在人才储备上缺乏积累,在技术开发上缺乏实践经验。此外,铜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连年上涨、汇率变化、通货膨胀、人力成本上升更是常年困扰我们的企业的几大难题。尽管不少大中型企业年年都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但近两年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极为强烈。
    面对变局,我们的企业应该如何做?技术升级是一条出路,也是最有效的一条道路,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顺利通行的阳关大道。技术开发需要人才储备,但市场上的人才就只有那么多,人才储备总量有限,何况研发上的投入也相当巨大,更须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看到成效。这让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更加缺乏进取精神。

    除去已知的影响因素外,冰箱能效也面临着升级。现行的冰箱能效标准是2008年正式实行的,到2012年以为期四年。无论是从时间长度、技术变化还是节能减排的角度讲,冰箱的能效标准都面临着升级的可能。同时还有企业提议效仿欧洲的能效分级制度,在每两个级别之间细分几个小的级别,如A级和B级之间增加B+++,B++,B+等等,以鼓励冰箱企业的节能技术水平进步。

    但到底是现行的粗犷式分级更合适,还是设想中的细分式更好用,但必须得到全行业的广泛讨论和仔细验证才可以得出结论。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冰箱行业的变化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