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调控政策剑锋 上市房企加大商业地产投资
近日,世联地产发布研究报告,对2011年商业地产的开发热潮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虽然众多房企早就涉足商业地产开发,但除了那些专业开发商业地产的房企外,其他房企更多地把商业地产作为一个副产品,为其住宅物业的配套而开发,只有在今年各大房企才先后表示加大商业地产投资。作为楼市调控的真空,城市升级改造的需求,商业地产开发将是今后房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选择。
其实从各大上市房企2010年度年报来看,不难发现2011年多数房企均加大了商业地产的投资,并制定了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商业地产投资计划。保利地产表示未来3-5年商业物业投资比例达30%;金地集团表示2015年商业地产投资占到20%;招商地产希望未来商业地产的占比能达到10%-15%;龙湖地产计划未来5年再新建12个商场,出租物业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中粮地产更是计划投资700亿复制“大悦城”,占到总资产的30%;
世联地产认为,虽然众多房企早就涉足商业地产开发,但除了那些专业开发商业地产的房企外,其他房企更多地把商业地产作为一个副产品,为其住宅物业的配套而开发。只有在今年各大房企才先后表示加大商业地产投资,视今年为商业地产的开发元年,因而形成今年特有的商业地产开发热潮。
楼市的快速上涨导致政府的轮番调控,然而几乎所有调控对象均为住宅市场,而非商业地产。世联地产举例,限购令及限价令均因住宅市场而出;限贷令要求住宅第三套停止贷款,而商业地产并无相关规定;住宅土地开发一般会要求符合“9070”规则,有些住宅项目会要求配建保障房、学校等公益物业,但商业用地开发少有此类限制;十二五期间,中央要求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与商品住宅市场形成竞争,而商业地产因“住禁商”规定并没有可竞争的替代品;等等。因此,楼市在经过多年的“商住倒挂”后,终于在近几年迎来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并且改变了“商住倒挂”的窘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报告也认为商业地产开发是房企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首先,将商业作为住宅物业的配套进行开发,几乎是所有进行住宅物业开发的房企所必须涉及的,这一现状决定了房企不得不介入商业物业的开发,销售甚至经营。当然,房企亦可以选择与专业商业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开发,不过从万科与凯德置地合作的失败似乎说明,合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十二五期间,中央决定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若这些建设目标如期完成,将意味着平均每年将有720万套保障房入市,而2010年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约900万套,受部分商品住宅需求转向保障房的可能,在未来住宅市场里,保障房与商品住宅将形成平分天下的格局。这一现状,将会影响到目前商品住宅的销售,进而会影响到商品住宅的开发规模和速度。这迫使房企不得不提前介入商业地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