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业地产论泡沫

楼市观察家

  一直扮演楼市配角的商业地产现在似乎已经站到了楼市舞台的正中央。

  在成都,我们试图梳理商业地产发展、衍变的轨迹,再回首那些人和那些事。

  面对2011年房地产大势,商业地产似乎成为了很多地产商的现实出路,属于商业地产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谁都知道,资本有逐利的天性,当商业地产被抬升到一个高度,大量需求的产生会否加速商业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历史

  从青年路荷花池到地铁商业

  据四川新港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红兵回忆,从最初的青年路商铺、荷花池商铺、商街、产权式商业、到后来的社区商业、专业市场、地铁商业,成都商业地产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步到现在已走过了20余年,而现在正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青年路、荷花池在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可谓家喻户晓,成都人第一次对商铺有了投资意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可以说当年出手的后来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此后,玉林等区域的街铺投资开始进入成都人的视线,本土知名地产企业蓝光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涉足商业地产的。再往后几年,产权式商铺亮相,一时间又掀起了一股产权式商铺的投资热潮,我们熟悉的罗马假日广场、新城市广场、摩尔广场、大世界商业广场等都是那时候上市的产权式商业。

  “那个时候人们对产权式商业的投资热度毫不亚于前两年人们对股票、基金的追捧……”对于今天产权式商业的落寞,张红兵分析说,“在其后的实际运营中,包括业权分散、招商不力、返租问题等各种不利因素逐渐暴露出来,以至于产权式商业很快就从商业地产的主角变成了配角。”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房地产业的发展,社区商铺开始进入更多人的投资视线,社区商铺伴随着开发商对住宅的开发,延伸到了许多新兴区域。2010年,随着成都地铁1号线的开通,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地铁商业。地铁沿线商业及地铁商铺也开始为投资者所关注。

  如今,商业地产已然呈现出业态更加全面,产品细分化的趋势,而品牌开发商的加注,也让它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