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基出资13.56亿港元收购上海南京东路一地块

    8月6日,香港恒基地产(0012.HK)发布公告:出资13.56亿港元价格收购上海南京东路155号地块。分析人士指出,该项收购已然表明李兆基的内地发展的赢利战略清晰起来。“上半年以来,在内地一直审慎投资的港资已经迅速加快了步伐,而去年一年内融资近190亿港元的恒基地产已为此备足粮草。”
  
  长线持有
  
  根据恒基兆业发布的公告:恒基地产通过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恒基(中国)以总价13.56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阿曼威娜公司100%股权。
  
  记者了解到,阿曼威娜公司原由恒基副主席李家杰及香港华人置业各持50%权益,而这一公司拥有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地段155号地块的开发权。
  
  另外,恒基地产同时公告称,恒基(中国)还出资近7亿港元购入李家杰等股东旗下兆诚国际、宝麟发展与Quickcentre Properties等三公司的权益,从而拥有京沪两地多处物业。
  
  北京恒基地产相关负责人说:“内地的商业发展空间巨大,恒基计划将重点发展多个办公楼及商业项目,以长线持有发展为目标,为集团带来租金与物业升值。”而恒基地产董事局也表示,收购能加强集团的业务组合及提升此类物业和土地的潜在价值。
  
  “目前国内的商业地产总体收益率很高,经营性物业不仅可以提供充沛的现金流,还可为地产商带来比较长期和稳定的收益。”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按照恒基兆业在香港的操作模式,持有优质的商业物业十分普遍。在内地,虽以发展住宅项目为主,但恒基地产也很看好内地的经营性物业。
  
  不过,与大多数港资开发商一样,恒基(中国)虽然在内地十多年的投资超过120亿元,李兆基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利润增长点。事实上,恒基(中国)在2005年被私有化退市以来,其一直处在亏损之中。
  
  “经过在内地的长期发展,恒基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后,已找到了好的赢利门道,即持有获得长线收益,或待物业增值后再转手。”中原地产(中国)总裁黎明楷对《华夏时报》指出。
  
  而在此之前,恒基(中国)所开发的物业大多倾向于出售后直接快速收回成本。如前期开发的北京恒基中心等都已出售。“如果没有变数,155号这一项目将以出租的形式来运营。”香港知情人士介绍。
  
  暗战内地
  
  实际上,作为香港最大地产公司之一的恒基地产,其瞄准内地地产市场,业界早有传闻。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营业部总经理谢伟铨透露,恒基兆业今年的目标是在内地新增土地的可建建筑面积达1.5亿平方尺,目前已买入约可建建筑面积1亿平方尺的土地。
  
  “这些土地大多集中在徐州、长沙、重庆、西安、沈阳等二线城市。”香港恒基(中国)地产顾问田国强对媒体表示,“公司现在的战略是在一些二线城市争夺优质地块,打造有标志性的商业地产项目。”
  
  香港知情人士称,近年以来,恒基地产一直在为加大在内地的投资做准备。“直到去年,有些部门,比如营销部门就一直在进行调整,现在才基本稳定下来。”
  
  而在去年7月,恒基地产还与24家银行签订合约,获得香港史上最大规模的银团贷款,总计约133.5亿港元。去年11月初,恒基地产又在股价高企之际在市场配股集资逾55亿港元。
  
  目前,恒基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已经高达1000万平方米,可预料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00亿港元。
  
  不过,恒基地产在由售变租转型的背后,仍暗藏风险。高盛集团对此发表报告指出,虽看好恒基地产在内地的发展,但该公司在内地的15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至少需要6至7年时间才能完成发展,其间内地地产市场有下跌的风险,加上以往的恒基(中国)业绩一般,令公司前景出现不明朗因素。
  
  经过在内地的长期发展,恒基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后,已找到了好的赢利门道,即持有获得长线收益,或待物业增值后再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