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中小企业状况好转 专家提醒莫要盲目乐观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6分报道,10月8号,一年前的今天,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联手同时降息救市。但是全球金融危机还是给占我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度比较高的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当时接近4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其中浙江省温州市成为东南沿海受冲击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一年之后,温州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预示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回升的基础是否已经稳固?
浙江温州拥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80%的眼镜由温州制造。由于75%的温州企业都与外贸出口有关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州市也成为东南沿海受冲击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温州法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彭星:“像今年上半年3月份的时候,是历史上单子最少的一个月份。我们法派欧洲公司三个月下降了50%,中国法派这一块的外贸单子下降了35%。”
为应对金融危机,温州市政府今年6月初发布鼓励企业整合重组的实施办法,在房产税、营业税、土地出让金、信贷授信额度和并购贷款等多个方面予以优惠。
从今年下半年以来,不少温州企业感到了来自市场的阵阵暖意。在7月的香港国际时装节上,温州参展企业增加到了40多家、110个展位。温州服装商会外贸服装分会会长、菲斯特成衣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欢天告诉记者,菲斯特成衣在展会上收获了十几家国外客商的订单,大大鼓舞了企业的士气:
蔡欢天:这些客户上来以后,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欧洲经济逐步好转的话,我们这些客人可以发展起来,这样(收入)就很可观了。
记者从温州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九月份温州市发改委对全市22家骨干企业进行监测,统计结果显示44%的企业在第三季度的出口订单比上季度都有所增长。
而在经济逐渐回暖的过程中,温州的两大传统产业服装和鞋革充当了先锋的角色。温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潘平平:“从行业上分析,主要是服装和鞋革,两大出口行业占全市出口33%的份额,尤其是服装出口,经过努力,已经是连续4个月连续回升,从负转正。”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于晓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外贸订单增加有季节性因素,现在还不能盲目乐观:
周德文:从7、8、9月看,日用品行业确实出现订单增加,一方面是政策发挥了一定作用,另外一个客观的原因,圣诞节快到了,老客户库存没有了,新的要备货。季节性因素明显。本身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旺季,不要太乐观。我认为还需要继续努力。
然而温州市1到8月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经济复苏显然很有信心。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祖新:“从消费上来说,是保持一个强劲的增长,从1到8月份,我们增长率是达到了14.8%,比去年同期高了2.7个百分点,主要是汽车,房地产和旅游的消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国家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助于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危机:
周德文:国家政策越来越向中小企业倾斜。现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朝这个方向努力,会不断增加信心,国务院出台的29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更加大胆一点,更快一点。
从温州市经贸委传来的数据也显示,整个温州工业正呈现逐步回暖的趋势。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周新波:“我们现有工业行业当中的有些重点行业,现在启稳回升的迹象比较明显,一个是电工电器,八月份数字已经开始接近转正了,另一个是泵阀,全市1到8月,泵阀行业的产值增长4.4%,利润增长5。2%,这方面的数据可以做出初步的一个判断,温州工业经济稳定回升,逐步回暖的势头是显现出来了。”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由于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中小企业的处境仍然很艰难,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周德文:制造业还没有出现全面复苏的现象,可能实业在圣诞节过后还会出现下降或反弹,国家还应当给予扶持,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要有很强的危机感,不要轻言经济完全复苏,不要轻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