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中西部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分析
全球纺织网9月25日讯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业受到较大影响,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服装企业开始向内陆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自然是纺织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而那些原本就具有一定纺织产业发展基础的省市将成为纺企首先之地。
安徽:打造制造加工基地
安徽积极打造“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安徽将首先在合肥新站区,以白马、四季青等市场为主体形成一个大商贸圈,而后以合肥为中心,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沿江地区为重点,全面带动内陆发展,并重点发展中国·合肥服装创新产业基地、安徽服装三元产业园以及安徽服装第一镇———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太子龙、九牧王、旗牌王、香港联亚、申洲、杉杉、步森等海内外服装企业已在安徽建立生产基地。
江西:成投资增速最大省份
近五年来,江西纺织服装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其中70%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全省从北到南相继形成了六大纺织服装业集群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已聚集针织服装企业500多户,形成从针织布、印染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地处赣北的九江共青城开发区,吸引了近80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和20户其他制衣企业落户;地处赣南的南康市开发区集聚了362户西服加工企业,年产服装能力达3亿件。
河南:以女裤集群吸引企业
近几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把服装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南省服装产业格局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向周边辐射,郑州服装又以女裤产业为主导。2003年以来,郑州市纺织服装业投资额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整个产业规模以每年30%的速度扩张。郑州裤业从化纤裤转型休闲裤,有关配套企业纷纷投资郑州。
湖北:完善配套设施
2009年,湖北省将崛起纺织服装新的千亿产业。湖北地中部核心地带。近几年来,湖北各地纷纷兴建服装工业园,不仅对承接转移提供优质硬件服务,更在税收、土地征用等优惠政策、劳动力培训和物流、金融服务、生活服务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为把握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猇亭区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吸引深圳等地企业投资落户。
湖南:强化产业基础
湖南服装产业基础良好,拥有株洲“芦淞服饰大市场”和宁乡“裤装产业集群”。近几年,服装生产企业的数目大幅增加,由原来的2000多家增长到3000多家;涌现出如益鑫泰、忘不了等一批知名品牌;形成了株洲、宁乡、长沙等一些产业集聚地区,吸引了一些著名品牌服装生产企业来投资建厂。
四川:发挥市场优势
目前,四川共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已形成了西服、时装、休闲装、衬衫、童装、羽绒服等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在成都、南充、德阳、乐山、内江、宜宾等地涌现出一大批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存在是沿海企业纷纷向四川开展产业转移的最好基础,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目前,四川已有10多个服装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地。
重庆:延长产业链条
“十一五”期间,重庆将打造完整的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链,建成六大纺织服装板块,涵盖毛纺、棉纺、麻纺、印染、针织、服装、丝绸加工等。在产业转移大潮中,以鞋服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抱团”投资重庆三峡库区,打造集纺织、服装、制鞋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从衣服到鞋子,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加工,众多企业处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目前落户重庆的著名服装企业包括雅戈尔、山东兰雁等。
陕西:以功能性服装为重点
作为西部重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陕西省近几年来不仅在职业装领域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同时也在承接纺织服装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陕西的功能性职业装企业优势明显,特别是遍布于榆林、榆阳、米脂、横山等区县的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个体加工、家庭作坊、小企业生产的发展后,目前已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