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巡礼之深圳国贸大厦 中国第一"开放高楼"
夏日周末,深圳国贸大厦49层璇宫,小王一家四口挑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喝早茶。“那些楼就是香港的了,在上水”,父母从内地来,儿子客串起了“导游”。
“其实,深圳好几个旋转餐厅都已经比这儿高,老两口还是坚持来国贸,想看看小平坐过的地方”。壁上,照片里的小平目光如炬。席间,喝早茶的人们怡然自得。
国贸了却小平心愿
眺望香港 留下讲话
17年来,国贸的辉煌始终映衬着伟人的身影。
那是1992年,“神州第一高楼”迎来88岁的邓小平,了却了老人一桩心愿———8年前,他第一次来深圳,遥望正在建设中的当时中国最高楼,逸兴遄飞,“下次来深圳,一定要到国贸去看看”。
在国贸,小平逗留了46分钟。他眺望了最终没能成行的香港,还留下发人深省的话: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才有,我们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尝试,大胆地闯!
……
南方讲话一出,声震天下。
改革的总设计师选择南巡的历史时刻,澄清了困扰中国社会的疑虑:“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还向世界传递出坚定的声音:中国将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永不动摇!
摩登大楼竖在国门
超前之举 代表开放
是历史的回音吗?建国贸的初衷正是为了展示改革开放的决心。
追溯到1981年,特区的决策者们有了一个看似疯狂的“主意”,建一座全国最高的大楼,就建在罗湖火车站附近。这里是外商进入国门后的第一站,特区是改革的窗口,这里就是特区的窗口。刚刚从枷锁中走出的中国,没有什么能比一座摩天大楼,更能显示改革开放的信念。摩天大楼似乎就象征着市场经济,不是吗?这是特区成立的第二年。如今回望,仍然要慨叹改革者气吞山河的胸怀。
准备上马的国贸大厦定为53层,楼高160米,“神州第一高楼”的帽子戴定了。大厦的设计者显然跳动着一颗开放的心。他们从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合和大厦,照搬来了旋转餐厅,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璇宫”。国贸甚至设计了停机坪,今日仍属超前之举。
深圳的改革者们也许没有想到,这座大厦带来的不仅是高度,还有速度。施工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史无前例地大面积运用滑模技术,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大楼越滑越快,从七天一层;到五天一层;再到四天一层;最终“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传遍神州大地。
国贸主楼封顶时,比预计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工人从楼顶挂下两排大鞭炮,每排250米!响彻深圳河两岸!
冲破计划经济条框
甘冒风险 先斩后奏
颇有意味的是,大厦建设过程中处处闪现着市场经济的灵光。中标的中建三局一公司曾面临艰难的选择,要国贸,还是要另一座高楼金城大厦,后者能多挣几百万元,还是港币。
最终选择国贸,是市场经济的品牌意识占了上风。为了保证滑模成功,需要购置机器。按照规定,5万元以上的设备要等北京中建总公司批准。没有时间等待公文旅行,中建三局局长张恩沛冒着“私自动用外汇”的罪名,先斩后奏。
“时间就是金钱”的市场经济观念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工地上,工人们流传一句话,更是市场经济最生动的注脚———“奖金不封顶,大楼快封顶;奖金一封顶,大楼封不了顶”。
深圳速度不仅大楼
人均GDP 全国居首
1992年离开深圳时,小平留下一句叮嘱:“你们要搞快一点!”
四年后,深圳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的纪录刷新了“深圳速度”,383.95米的楼高同时重塑了深圳的高度。
其实早在1990年,国贸“神州第一高楼”的桂冠就已经旁落。如今,国贸的高度在深圳的摩天大厦中,已经排不进前十。2009年9月,新的“深圳第一高楼”奠基,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设计高度588米。
今天的国贸更像个老朋友,闲时可以坐坐,亲友来访,愿意带去聊聊。谈话中,偶尔会提起那位老人,喜欢讲古的,还要说说“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不过,如今谈起“深圳速度”,大多数人们想到的不是国贸的“滑模”,而是改革开放造就的“一夜城”。短短30年,当年人均GDP不过606元的边陲小镇,如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8.98万元,居全国首位,足足翻了148倍!“深圳速度”堪称世界之最!
地标之最
我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
最高:国贸大厦高160米,共53层,是当时全国最高建筑。
最早:国贸大厦是我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
最先:国贸大厦最先在国内大面积应用滑模施工。滑模是指先用钢结构搭建模板,再往里浇灌水泥,等到水泥大体凝固,往上提升模板。国贸大厦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如此大面积的滑模施工国内没有先例。
最快:国贸大厦滑模施工从30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滑升到顶。按当时建筑行业水平,深圳一般是6至8天一层楼,香港则是7至9天。国外此前的最快记录是4天。
地标档案
“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通称国贸大厦)竣工于1985年12月,是中国当时最高的建筑,也是我国最早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和实施物业管理的超高层楼宇。
国贸大厦坐落在深圳市人民南路与嘉宾路相交处东北侧,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高53层(含地下3层),约160米。第49层为旋转餐厅,第50层屋面设有直径26米的直升机停机坪。国贸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地标人物
“铁姑娘”笑称住“竹园”宾馆
“铁姑娘班”是国贸工地的钢筋班。共有100多人,离开家乡湖北时,都还不满20岁,最小的才17岁。她们的任务是扎钢筋,为了抢工期,两班倒,连轴转。她们扛的螺纹钢长度达40多米,30多个人一起扛。钢筋一转,钢筋上的螺纹就能把肩膀拉出鲜血来。从仓库扛到地库,特别缝制的肩垫两个来回就磨破了。她们笑称自己住在“竹园”宾馆———就是用竹子搭建的工棚,盖一层油毛毡,睡上下铺。
工程落成后,公司每人奖励80元,给姑娘们都做了套装。几年后,公司为一对对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转眼间,30年过去了,有的“铁姑娘”回到家乡,大部分留了下来,成了深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