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百强榜占三席 宁波中式快餐崛起

 最新出炉的中国餐饮企业百强榜中,宁波有6家企业上榜。向阳渔港、石浦酒店、慈溪阳明餐饮、来必堡、新四方、顺旺基分别列榜单的第34位、58位、59位、64位、76位和84位。

  这次的百强榜中,定位大众消费的快餐企业格外抢眼,占据了宁波上榜企业的半壁江山。而在2008年以前,宁波快餐企业中只有来必堡一家曾经入围。此次不仅新增加了新四方、顺旺基,来必堡的排名也从2004年的94位上升到64位。

  市贸易局消费服务处副处长彭爱武说,如今宁波几家快餐连锁品牌的年营业总额都超过亿元以上,一改以往快餐小打小闹的印象,同时也改变了洋快餐一枝独秀的局面。

  宁波快餐业何以能发展得如此迅猛?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起步

  一边卖快餐一边卖小吃

  “宁波快餐行业发展速度实在惊人,记得10年前刚起步时,很多快餐老板都是骑着电瓶车在街上跑的,这几年都换上奔驰、宝马了!”行业主管部门资深人士感慨地说。

  企业食堂减少“留出”商机

  新四方是宁波最早的快餐店。1996年12月,店堂整洁、明亮,服务员统一着装的“四方小吃中心”在和义路开张了。新四方董事长干海宏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发展,宁波有食堂的企业越来越少,大批上班族的午餐成了问题。

  “市区除了正规餐馆外,就只有路边排挡,像样的大众小吃城只有四五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而每天下馆子对上班族来说太贵,吃路边摊又不放心卫生,大众化快餐店正好满足了这类需求。”当时四方小吃中心的价位定在“5元吃饱、10元吃好”,除提供面点、面条等小吃,还提供家常菜和米饭,平民的价格、整洁的环境、快捷的就餐方式使得小吃中心一炮走红。

  满足餐饮市场多元化需求

  这以后的几年,由于没有及时提升和扩张,快餐行业发展速度很慢。直到2000年,在舟山起家的几家快餐企业开始进入宁波寻找商机,给快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0年4月,来必堡在宁波开出第一家门店;2002年6月,同在舟山起家的好味当快餐进入宁波。这两家快餐店卖的都是以海鲜为代表的小份家常菜,超市化操作,顾客挑选好菜肴再统一结账。

  “新鲜的用餐方式首先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好味当董事长郭海浩认为,快餐行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因为其迎合了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没有时间或精力在家做饭,家务劳动社会化需求突出。其次,快餐店的出现也满足了餐饮市场多元化的需求。随着餐饮行业的细分,快餐店作为市民家门口的“食堂”,在定价、菜品等方面与传统餐馆有了明显的区分,平民化的价格让很多人都消费得起。

  -发展

  完善服务细节主打家常菜肴

  2001年,“四方小吃中心”更名为新四方快餐,放弃小吃业务,单纯做传统中式家常菜,还把装菜肴的盘子改小,为的就是让顾客花一样的钱,可以吃到品种更多的菜肴。“花10元钱只吃一个菜肯定不如吃两个菜好,小份菜的推出,受到了顾客的欢迎。”也就在同一年,新四方选址药行街,开出第二家店。两家店统一风格,统一菜肴,统一服务品质,统一价格,从此走上连锁发展之路。

  来必堡、顺旺基也在宁波市区陆续开出连锁店。随着连锁店越来越多,去快餐店吃饭也越来越流行。

  2002年开始,为了让顾客用餐更方便,来必堡、新四方、好味当等快餐企业借鉴超市模式,纷纷推出了储值就餐卡,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在充值时享受优惠。此举推出后大受欢迎,不少人甚至一日3餐都在快餐店解决。

  “推出就餐储值卡以后,每天或隔天来店里吃饭的顾客从原来的20%增加到了50%。”干海宏说。

  中式快餐连锁发展第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就是中餐标准化的问题,虽然主打的是家常菜肴,但如果每家分店的菜肴口味不一样,就会影响顾客的忠诚度。为此,各快餐企业都在积极探索。

  来必堡尝试开发统一中餐调料包,使得菜肴品质在各个分店能够统一,以稳定的品质留住顾客。新四方则每年对点击率最高的菜肴进行排名,最后筛选出58道常用菜成为主打产品,并对每道菜肴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

  “连锁店开得多只是快餐能流行的一个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宁波市餐饮业与烹饪协会秘书长陈永祥分析,中式快餐之所以能迅速流行,首先是因为中式快餐经营的内容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须的米饭和家常菜,顾客常吃不厌。其次是中式快餐价格定位准确,一般10多元钱就能吃饱,工薪阶层也消费得起,顾客群广。另外,中式快餐具有方便、卫生、快捷的特点,吃一顿饭二三十分钟就能解决,很迎合现代生活的需求。

  -扩张

  触角伸向外地开出200家分店

  在宁波连锁发展成功以后,快餐企业开始尝试把扩张的触角伸到外地,2002年,来必堡率先进军上海滩,迈出了宁波连锁快餐试水外地市场的第一步。

  “一开始我们的品牌在外地市场乏人关注,但经过短暂的市场培育期,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在江浙沪市场全面开花。”来必堡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建军说。

  这以后,好味当、新四方、顺旺基等快餐品牌也纷纷走出宁波,向外扩张连锁店,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长三角地区作为向外扩张的第一站。2004年好味当在金华开出宁波以外的第一家分店,2005年新四方选择嘉兴作为走出宁波的第一站。

  “走出宁波是因为本地快餐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适合开新店的位置越来越少。不过,虽然当时外地市场在中式快餐行业方面是空白,但想让当地市民接受中式快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干海宏介绍,新四方刚进入南京市场时,因为当地老百姓不了解,对菜的味道也不认同,因此第一年是亏本运作的。后来企业坚持自己的特点做下去,一年以后便有了转机,如今新四方在南京的几家门店盈利情况都很好。

  金融危机背景下,宁波快餐企业发展依然迅猛。就在上个月,好味当董事长郭海浩专程到南昌考察市场,决定把发展目标定位于华东腹地的江西,计划2年时间里,在南昌市及周边的抚州地区开出10家门店。“去江西开店一是看中其华东腹地的区位优势,二是因为当地类似的中式快餐连锁店很少,市场前景广阔。”据介绍,好味当计划1年内使其门店数量达到80家,5年后门店数量达到300家。

  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市入围中国餐饮百强榜的3家快餐企业已在外地开设近200家分店,广泛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在上海、杭州、金华等城市,宁波连锁快餐企业的门店都在10家以上。最早走出宁波的来必堡,在外地市场的营业额占到了总营业额的80%。

  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遭遇瓶颈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宁波中式快餐连锁企业为什么还能迅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快餐行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宁波的快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不少洋快餐的模式,引入现代连锁经营模式,管理规范化,经营连锁化,生产标准化,从门店形象,到员工服饰,再到桌椅碗筷都是通用的,简单复制即可完成扩张。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型餐饮企业向外扩张的势头减缓,营业额也有所减少,而定于大众消费的快餐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市场份额不减反增。”宁波市餐饮业与烹饪协会秘书长陈永祥表示,中式快餐的发展和国家鼓励发展大众消费的方针一致。另外,和洋快餐相比,中式快餐受众面更广,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吃米饭长大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中式快餐的广阔前景。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快餐业在发展中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中式快餐连锁店多选址在人流多、相对繁华的城市地段,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店面租金的上涨使得快餐店遭遇了不小的成本压力。快餐本身是微利行业,一般来说,一家快餐连锁店的投入费用在100万元左右,稍微运作不好就容易亏损,因此如何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是中式快餐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另外,快餐业连锁门店快速扩张,但现有人才满足不了需求,如何突破人才瓶颈也是快餐行业在今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