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质量居投诉首位 电视直销售后问题多
据市消保委统计,2008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0031件,同比增长4.0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193.81万元。通讯及计算机类产品(9206件)、空气调节产品(4358件)、食品(3512件)、厨房电器及相关设备(3372件)、交通工具(3230件)分列商品类投诉的前五位。销售(11478件)、电信邮政(6799件)、互联网(4589件)、修理加工(3025件)、房屋装修与物业管理(2019件)分列服务类投诉的前五位。
手机“三包”规定不完善
通讯产品及计算机类投诉连续五年位居商品类投诉的第一位。其中手机投诉达6289件,占了68.31%。投诉主要集中在手机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上。
消保委分析,目前制约手机投诉处理的“瓶颈”仍旧是手机“三包”规定不完善以及手机检测的技术限制,诸如电池折旧费计算问题“三包”规定不明确、手机屏幕爆裂检测难等。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新的手机“三包”规定,相关检测机构也应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同时降低门槛,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检测服务。
电视直销售后问题多
2008年消保委受理销售服务投诉达11478件,成为首个年投诉量上万件的投诉,高居各投诉的首位。其中,电视直销引发投诉4024件,预付卡引发投诉3721件,共占销售类投诉的67.48%。
电视直销投诉主要涉及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销售管理问题多、售后服务难以保障、承诺不兑现等问题。由于电视直销大多是异地购物,且在直销广告中故意隐蔽厂家自身信息,增加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使得投诉久拖不决。消保委建议,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电视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规定在直销广告中必须主动公开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
预付卡投诉大量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洗浴、洗染、餐饮等服务行业中。
此外,电信、邮政类投诉共6799件。其中,电信服务投诉4268件,占此类投诉的62.77%。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话费账单费用与实际使用不符、移动电话信号不佳、业务功能与承诺不对应、短信功能被屏蔽、垃圾短信等方面。
特别是垃圾短信问题,自今年以来,有关垃圾短信治理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