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成都造”品牌 引领消费的趋势 今年我市“3·15”的主题是“消费、发展、内需”,成都工商部门和消协组织将如何提高市民消费信心,扩大内需?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品牌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发展?针对市民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如何营造安全放心的最佳消费环境?昨日,市工商局局长谢述钧接受了成都日报专访。 以消费促发展 创新消费指导模式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记者:保增长、促发展、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工商部门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部门,今年确定的“3·15”主题是“消费、发展、内需”,有什么具体含义?将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消费、扩大发展、拉动内需?这些措施对消费者和企业有哪些好处? 谢述钧:这样的主题具有号召性、引导性。成都作为地震灾区,更需要依靠内需拉动消费,消费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拉动消费需求。积极发挥“消费”对推进生产发展的能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合理消费,创新消费指导模式,提升消费生活品质入手,致力于改善消费市场环境,提高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进而扩大内需,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密切关注消费维权领域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服务。 行业协会集聚的行业优势十分明显,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汽车、房地产、家具、机电等行业协会和商会在消费发展内需方面的示范、引领、协调作用。由工商部门和消协及时发布产业发展信息、消费信息,评选“成都造”品牌,引领消费趋势。建立新的信用信息平台,促进企业、行业自律,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消费、放心购物的平台。最终让消费者安全放心消费,诚实守信的企业获得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提升“成都造” 重点打造4处景观式品牌展示街区 记者:“品牌产品—品牌经济—品牌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心,在这个认牌消费的时代,一个产品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工商部门作为成都品牌战略的牵头部门,今年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提升“成都造”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