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减弱空置率上升 商业地产或将现低开高走

    去年四季度以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呈现下行趋势。空置面积上升,楼价租金下滑。作为经营性物业的提供商,北京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短期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减速的影响,市场对投资性物业、经营性物业的需求将有所减弱;但中长期看,中国城市化进程催生的人口聚集,将推动城市土地和物业的增值。

  许为平认为,作为开发商,为适应市场形势,近期供应的商业物业产品,选择"相对低开"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性价比"合理,依然存在较高的投资价值;随着城市基础建设和配套物业的发展,商业地产价格将呈现"高走"的局面。

  重视聚集效应

  许为平认为,商业地产对于开发商的定位能力、功能设置、性价比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住宅地产,因为商业地产面对的是企业老板、商界精英和决策者。这一市场群体除看重产品品质以外,更看重商业地产"聚集效应"带来的价值,这也是一个企业选址过程中的"生态"标准。

  有学者以北京金融街区域为例指出,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总部,该区域商业地产的价值,更大程度体现在金融高端服务的聚集效应。

  其次,商业地产的规模、定位、配套和服务也是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如果掌握不好这几个要素,就是再廉价的商业地产,也不一定好卖。相反,如果既能做好鲜明和个性的功能定位,又能做到规模化,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此外,还能有心平气和的价格,这样的商业地产一定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许为平坦言。

  业内专家分析,部分商业地产之所以有较高的空置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没有做好规模、定位、配套、服务等要素。而这也意味着,今后商业地产将出现分化的趋势。其中地段好、档次高的优质商业不动产仍将受到市场热捧,而定位不明确、聚集效应弱的商业不动产项目,将面临空置率居高不下的滞销风险。

  长期价值"走高"

  许为平对商业地产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长期价值"走高"是一种趋势。他分析,与经历过几十年发展、正在走"下坡路"的欧美房地产市场不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大多数人要解决的还是"第一套住房"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环境还有待升级,因此,中国的市场远未饱和,商业地产的需求也一样。

  "目前商业地产的调整是高位调整,而这种调整可能就是一种机遇。" 许为平表示。

  显而易见,在一线城市中,繁华地段可以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少;而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很高,企业存款也在日益攀升,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这些钱如何保值、增值,确实需要智慧来进行选择,而投资持有型的商业地产是一种长远战略。

  近期,接受采访的开发商多数认为,对于投资性物业的提供者而言,在现金流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加大这一类型资产的配置比例,是一种抵御地产行业低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