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眼镜: 如何打造和谐共赢的产业链? 据报载,长期以来,温州眼镜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尤其是成镜企业和配件企业之间,由于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彼此产生了不少误会,形成了今天温州成镜企业与配件企业相互抱怨的浓厚气氛。 正如温州市冠豪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远指出:“这种气氛不利于温州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么,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究竟抱怨什么呢? 也正因为这个事实的存在,如何打造和谐共赢的产业链则成为温州眼镜行业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相互抱怨究竟为哪般? 不可否认,随着温州眼镜行业的蓬勃发展,温州眼镜行业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链,而且分工比较细腻;但是也不可否认,随着温州眼镜行业自创品牌步伐的不断提速,温州眼镜行业新型产业链的构成也遭遇了发展瓶颈。那么,温州眼镜行业产业链的现状又是一番什么样子呢? 温州眼镜行业一位资深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既然存在生意上的往来,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抱怨、指责……甚至谩骂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配件企业抱怨成镜企业,说他们既成全了配件企业,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拖累了配件企业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解析道,一是少数成镜企业缺少诚信,退货、返工、压价、拖欠甚至拒付货款等不正当商业行为在行业司空见惯;二是部分成镜采购人员贪得无厌,没有回扣或不给好处,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欣赏你的配件产品;三是对配件企业要求过于苛刻,在品质方面吹毛求疵。另一方面成镜企业则指责配件企业,一是少数配件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对质量要求不高,甚至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严重影响眼镜产品质量,同时也制约了行业整体的提升和发展;二是有些配件、电镀企业缺乏时间观念,责任心不强,做事拖拖拉拉,常常延误交货时间,损害成镜企业在客户心目的信誉度;三是一些配件企业缺乏发展意识,作坊式的厂房,陈旧的机械设备,和二十年前没有两样,被誉为“长不大的企业”。 另一位业界人士也坦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温州眼镜行业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但随着产业的提升,这条产业链也出现了新的“断层”。正如浙江泰恒光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理丁志祥所说,目前温州眼镜行业大多数企业已向中高档进军,但是配件企业的发展明显跟不上温州眼镜产品质提升的需要。因此,温州眼镜行业要做大做强,还需要温州成镜企业和配件企业共同努力。 不和谐局面的成因及危害 温州眼镜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局部存在混乱不堪、相互失信、相互指责的局面,这种不和谐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获悉,大多数企业认为,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发展不平衡。温州硕普光学有限公司副总理郑海升认为,近几年来,温州成镜企业发展很快,大部分企业从中低档慢慢向中高档转型,而配套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企业甚至仍在原地踏步,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行业呈现出“成镜快一拍而配件慢半拍”的尴尬局面。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成镜企业就会对配套企业寄予厚望,希望配套企业与之同步发展,而这一厚望一旦不尽人意,自然引起成镜企业的不满。 二是利益布局不合理。业内一分析人士认为,任何一个产业,产业链顶端的利润是丰厚的,由此直到产业链的末端,其利润是依次递减的。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在同一产业链条位置上广种薄收,造成原有的人才、资本等经营资源被快速稀释,使其整体的竞争力下降。所以,这也是部分企业产生抱怨情绪的深层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