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经济走势预测会纪要(二)

  三、中国服装纺织品行业应对贸易壁垒的战略策略分析..中国服装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环境:

  经济环境:出口继续增加。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为14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18%。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顺差934.94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的52.68%,比2005年的70.92%下降了18个百分点;国际竞争力略有提高。2006年服装行业国际竞争力系数从2005年的95.7%上升到96.5%;出口结构得到微调。2006年,我国服装平均出口单价为2.94美元/件,同比上升了10.94%。其中,棉制服装出口单价增幅较大,达20.34%。梭织服装平均出口单价增幅较小,为7.49%;针织服装出口单价大幅提高,增幅达19.78%;开辟了新市场。例如,2006年,深圳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服装出口增幅都在2000%以上,对保加利亚出口金额增幅高达20382.86%;对罗马尼亚出口增长了280.58%,拉动罗马尼亚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国;品牌仍是主要问题。一般贸易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

  法律环境:欧美2005年的纺织品协定依旧生效。欧美等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之后,巴西、印度、厄瓜多尔、哥伦比亚、以色列、秘鲁、南非等国纷纷效仿,相继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提出各种限制措施;自2006年9月15日起,国家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出口退税下降了2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压力;转口贸易受到阻碍。为了逃避欧美设限,一些中国企业转战第三国,从第三国出口,但目前遭遇反规避措施的影响。例如,美国已经和印尼海关联网,一件货品是否真正从印尼发出,已经在美国的监控之下。现在经过印尼转口,需要把货品真的运到印尼,每批货物延长一个星期,每个集装箱多花500到800美元,使中国企业无法保证利润。

  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即将到期,我国纺织品贸易将面临新挑战。一旦2007/08年协议终止,可能再次造成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从而为欧美利用特保、反倾销措施等手段对我国实施限制提供口实。由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危害要比单纯的数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实施,我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将遭到严重削弱。

  如何应对,已经成为服装纺织品行业的主要问题。策略上:注重国内市场,提高产品档次;分散目标出口市场,缓解壁垒;注重销售渠道的建立和维护;开展游说,展开行业外交;产业内分工的提升;品牌、文化建设。

  四、人力资源与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纺织企业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的存量和质量不相适应;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尖锐;纺织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纺织企业劳动待遇与生产环境造成招人和留人难;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的比例偏低。知识结构和人员老化是制约纺织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工人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工人,就不可能有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

  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创新之处: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体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创新;动态的能岗匹配原则,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原则的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系统的企业人才开发机制;建立系统的企业人才开发机制;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形成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