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价格下跌五金企业重获整合机会

 近期,钢材价格每吨暴跌超过千元。从年初至今,铜价跌幅也已超过40%%,铅、锌的跌幅更是“腰斩”。金属原料的走低,使长期受困价格上涨的国内五金企业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为重获竞争优势,争取生存机会,五金企业纷纷加快了整合的步伐。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104届广交会 
上,从事五金出口的金德管业集团有关人士表示:“金融海啸对靠低价取胜的中小外向型企业影响最大,一些工厂倒闭了,但由于我们走的是高附加值路线,这次金融海啸反而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客户。”

    仅凭低价竞争显然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已不再适应中国五金业的出口形势。近年来,我国五金业的年增速高达20%%,年总产值达4000亿元。然而自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尤其是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五金企业成本大幅上涨。更令人担忧的是,受此影响,国际订单正在加速转移,中国五金业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削弱。整合技术优势,加快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开发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五金企业确立的长久之计。

    其实在此次金属价格下跌后,五金业的整合还不仅限于对技术和产品的整合。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不少中小企业先后倒闭。全国五金工业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显示,目前约40%%的五金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其中歇业或倒闭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对倒闭中小企业的收购,使大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其不仅进一步扩充了产能,同时也将被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揽入怀中,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定价权。

    与此同时,出口形势的持续恶化,也使由外贸向内贸转向成为五金企业此次整合的重要内容。过去专门从事外贸生产的五金企业纷纷通过内销延伸产业链,以应对出口市场的疲软。除生产水龙头零组件、厨房卫浴配件外,更多企业还用部分自有资金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五金产品,以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五金市场与国际市场有着较大差异,外贸企业要成功进入内销市场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源头上重新建立一套适合内销市场运作的管理体制。

    事实上,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希望外贸企业尽快脱离传统的外销模式,尽快依靠自我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由外销向内销发展,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面对这场金融风暴,国内五金企业已将这个整合的机会当作是对企业生存耐力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