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崛起的泛北部湾制革等中小企业名城

   玉林古称鬱林,西汉时始置鬱林郡,州郡史两千多年,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兴临海城市。玉林地处低纬,南临海洋,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青水秀。玉林和博白两个盆地,是广西最大的盆地,面积达395平方公里,这两个盆地组成南流江三角洲。玉林有“岭南都会”、“广西的乌克兰”“广西的温州”、“中国动力之城”等美称。

    玉林建市于1997年,现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全市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610多万人;全市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毗邻粤港澳,前临北部湾,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这里人杰地灵,千年古州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著名的侨乡,是中国“荔枝之乡”、“桂圆之乡”、“沙田柚原产地”,同时拥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气势恢弘的云天文化城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玉林市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全市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目前,玉林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广西前列,经济总量在广西排名第四位,财政收入排名第五位;2007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大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202元和3536元,收入水平均在全区名列前茅。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玉林市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南方药都、皮革服装基地和崛起中的电子产业基地,福绵管理区被誉为“世界裤子之都”,博白县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称号,陆川县成为“中国铁锅之都”。

    多年来,玉林市始终以工业化为核心战略和主导方向,坚持品牌引领、园区集聚、项目带动、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近年实施的“振兴工业,服务工业”大会战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玉林市掀起了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接纳产业转移的高潮。近5年来,全市累计接纳电子、针织服装、机械制造、钢铁、矿业冶炼、皮革制造等不同行业种类的产业转移工业项目715个,计划总投资204.8亿元。2007年,广西在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中,要求玉林市按照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来定位,为玉林继续发挥“桥头堡”作用明确了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玉林市着力发挥玉柴集团对工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启动实施了“强柴兴玉”战略,全力支持玉柴深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通过发挥玉柴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壮大机械产业集群,以玉柴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玉林工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市先进制造业再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的培育,玉林市已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械、健康食品、陶瓷水泥、服装皮革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31.27亿元,增长28.7%;其中五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60.54亿元,增长29.4%。全市超亿元企业增加到37家,其中玉柴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183.5亿元,柴油机产销量突破50万台,连续7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稳居世界单厂产销量之冠。玉柴品牌价值上升到53.36亿元,蝉联中国动力第一品牌和广西第一品牌。三环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以五大产业集群的崛起为标志,玉林市工业发展在新的高度上,进入了新的腾飞阶段。

     非公经济正在广西逐步起示范作用

    全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111945户(新发展7484户),同比增长7.6%;私营企业5804户(新发展465户),同比增长11.8%;外资企业219户(新发展5户)。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大型私营企业有638家,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私营企业有300家。

    重点扶持,非公企业快速发展,非公企业的整体实力正在不断加强。在水泥陶瓷行业发展上,以兴业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全面整合25家水泥企业,形成水泥行业的强强联合,水泥行业在全区、全国的竞争力迅速增强。在种养业发展上,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巨东种养有限公司、春茂农牧有限公司、美凰鸡业有限公司、和丰禽业有限公司等种养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迅速发展成为广西和中国农业部的种养龙头企业。富英制革有限公司、宝炬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嘉宝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嘉德机械有限公司等非公骨干企业产销情况都非常好。玉林制药集团、富英制革有限公司、巨东种养有限公司、三环集团、黑五类集团、旺旺食品有限公司、金龙PS版有限公司、好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神通兽药有限公司等都已成为区内甚至国内同行业的“领头羊”。

    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打造两岸农业合作新平台

    2006年4月15日,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商务部、农业部批准,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正式成立,成为广西唯一、全国九家之一的试验区。两年来,试验区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扩大,到玉林市落户的台资企业从试验区成立前的20家增加到目前的47家。桂台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密切与升温,试验区已经成为台商关注和考察、洽谈投资合作的热土。

    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把试验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交流、高技术引进、高端产品培育的桂台农业合作交流平台的目标,组建广西两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构建融投资平台;启动试验区科技产业园项目,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8000亩。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项目工作进一步加快。台湾农友种苗种植示范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千亩亿元”计划、台系种蔗种植示范基地、绿满地提子种植基地(一期)等基地已初具规模。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玉林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以举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为契机,深入组织实施“爱我玉林,建我家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城乡清洁工程等城市建设发展系列工程,协调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经营,构筑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城市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玉林市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西“南珠杯”竞赛B类城市特等奖等先进荣誉。到2007年,玉林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多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为34.2%。

    今天的玉林,高楼林立、商铺繁华、广场恢弘、道路宽阔、绿树掩映、山清水秀,入夜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充分展现出玉林人振奋昂扬、大气磅礴的精神风貌。

    2007年,玉林市成功举办了“三会一庆”(第三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第四届玉博会、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玉林市建市十周年庆典)活动。其中了第十一届区运会成为广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运动会,实现了“运动改变城市、体育促进发展”的理念,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开放程度和知名度。

    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

    玉林市是广西的农业大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畜牧业两大主导产品目前均已走上规模化养殖的路子,其中养鸡规模占广西的1/4,养猪占1/5。建市10年来,玉林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战略,采取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全市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超级稻和免耕栽培马铃薯示范推广面积多年保持全区第一。200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72亿元。

    近年来,玉林市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广西前列,涉及各主导产业、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结合的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形成壮大。目前,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43家,规模以上企业268家,产值超千万的60家,产值超亿元的15家;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1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5家。

    主动融入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

    今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形势,玉林市找准位置,发挥优势,通过实施“强柴兴玉”战略壮大区域产业实力,主动融入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浪潮中,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在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玉林市龙潭镇被纳入了五个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明���龙潭组团承担发展临港型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海峡两岸(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等任务。玉林市以交通、物流为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在与北海市深入细致研究后,两市就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铁山港(龙潭)组团规划建设签订了工作备忘录和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决定共同推进铁山港(龙潭)组团规划编制工作,拟定一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北海、玉林各50平方公里),更重要的是,北海同意在铁山港东岸区划出一定范围的海岸线和区域,由两市实施联合开发,发展“飞地经济”。

    今年6月,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工委、管委挂牌成立。加强产业园规划建设的领导,参与多区域经济合作建起了“桥头堡”。根据《北部湾发展规划》,玉林市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龙潭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大产业布局的上下游产业链,为铁山港区提供腹地的产业配套;依托区位优势,承接东部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依托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培育、种植加工和贸易类产业;依托现有的骨干企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目前,龙潭产业园入园企业已达12家,发展势头良好。园区内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伟镍科技矿冶项目已于今年3月投产,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由北京中环时代再生源回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广西龙潭金属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利用项目,已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此外,广西大顺、青锋塑料铝箔包装、福兴金属制品、鑫河木业制品、伟恒糖业等企业建成投产后,也焕发出了壮大发展的勃勃生机。

    举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简称“玉博会”〉拓展和延伸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巨大商机

    玉林市素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全市中小企业密集,中小企业一直成为玉林经济增长的主力。玉柴机器、玉林制药、三环陶瓷、福绵服装、健康食品等企业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中小企业蓬勃兴起,形成了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和电子五大产业集群,使玉林成为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动力之城。

    如何发挥全市1.89万家中小企业的内动力,以此刷新玉林的“城市名片”,通过实现中小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谋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玉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建设等多区域合作叠加机遇的形成,积极探索适合玉林实际的发展路子,提出了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的构想。为了打造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台作为有机的载体。2004年起,玉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简称“玉博会”〉,以此拓展和延伸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巨大商机和辐射效应,进而增强城市的产业实力和发展活力,同时,也为海内外中小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至今,玉博会已连续举办四届玉博会以“中小企业大经济,玉林博览新商机”为主题,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宗旨,设有中小企业论坛,商品展示展销、项目洽谈签约、文化交流、旅游美食节、地方特色产品展等六大板块内容。中小企业商机博览充分发挥玉林经济文化底蕴深厚,以及地缘、区位、人文、资源等优势,注重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力引进资金、资本、人才、技术、项目,为玉林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一个玉林与世界各国企业家、投资商进行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文化艺术交流的新平台。经过几年来的精心打造和不懈努力,玉林市已成功开拓出一条发展会展经济的新路子。玉林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玉博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果及社会效益:四届玉博会共签订投资合同项目494个,投资总额641亿元。引进了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集团、广州安达、晨光乳业等一批品牌企业和重大项目,特别是一大批电子项目落户玉林,促成了玉林第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初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玉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累计达成贸易合同成交额204亿元。